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贻芳做客“大家讲坛”,作题为“粒子世界探秘”的学术报告,畅谈粒子物理的研究内容、方法及特点。山东大学讲席教授、粒子物理与粒子辐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梁作堂主持。


在报告中,王贻芳院士表示,对物质世界的基本组分及其相互作用研究是近代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之一。粒子物理自诞生以来,在标准模型理论、发现构建物质世界“基本粒子”、加速器与探测器技术的广泛应用、宇宙起源与演化及其标准模型的建立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王贻芳院士对粒子物理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解读,对我国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北京谱仪III实验(BESIII)、大亚湾中微子实验(Daya Bay)等国际大科学工程中做出的重大成果进行了详细介绍,展示了我国牵头自主设计研制、即将运行取数的江门中微子实验的进展情况。他以我国正在预研的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为例表示,中国的粒子物理研究正处于从追求“一席之地”到“成为领跑者”的历程,勉励在场师生坚持“四个面向”,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作出应有贡献。王贻芳院士还逐一解答了现场师生的提问,并就现场师生关心的话题进行了互动。



校团委、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物理学院、核科学与能源动力学院、泰山学堂、山东大学高等技术研究院负责同志及师生代表参加。
王贻芳,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领导完成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的北京谱仪(BESIII)的设计、研制、运行和前期物理研究;提出并率队完成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入选美国《科学》杂志2012年全球十大科学突破,获得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提出并领导了江门中微子实验,研制了国产20英寸新型光电倍增管;提出并领导了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的设计和关键技术预研。曾获周光召基础科学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潘诺夫斯基实验粒子物理学奖、“日经亚洲奖”、基础物理学突破奖、庞蒂科夫奖、未来科学大奖等,被授予泰国苏南纳里大学、德国波鸿大学名誉博士,意大利共和国指挥官勋章。
“大家讲坛”创立于2003年,是由校团委主办、校院协同面向全校青年开展的高端系列学术讲座品牌,旨在通过邀请国内外学术名家大师,分享科技战略前沿和学术人生见解,推动知识共享和学科交叉融合,以深厚的学识积累、高远的科学视角、开放的交流氛围,帮助广大青年扩展科研视野,提升科研素养,加快成长为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拔尖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