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届“挑战杯”·建设银行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自启动以来,全省108所高校积极参与,辐射带动参赛学生数量超过20万名,参赛学校、参赛作品、参赛学生数量均创历史新高。为进一步充分展现此次大赛优秀作品风采和创新创业项目魅力,提高青年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6月3日,“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对接会于山东大学举行,来自山东省内25所高校的200余名师生、20余个创投机构和孵化器有关领导及专家参加活动。

第十七届“挑战杯”·建设银行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颁奖典礼在山东大学音乐厅举行。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共青团山东省委书记刘天东,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君松,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杨金卫,中国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副行长楚孔用,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部长葛玉芝,山东省教育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林相春,山东省科技厅服务发展推进中心副主任巩耀亮出席活动,活动由共青团山东省委副书记尚胜波主持。推荐国赛作品所属高校团委负责同志、项目团队成员,山东大学青年师生代表参加活动。
挑战杯是本项赛事的最高荣誉,总得分第一才能摘得桂冠,在本次比赛中,山东大学与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分别以普通高校组和职业院校组该组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捧获“挑战杯”,樊丽明为山东大学和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颁发挑战杯;为感谢支持单位对青年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鼎力支持,刘天东为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颁发鼎力杯;杨金卫为14位高校代表颁发优胜杯;楚孔用、葛玉芝、林相春、巩耀亮为20位获特等奖学生代表颁奖。





王君松致辞,他表示来自全省各高校的科创菁英以“挑战杯”为舞台,比拼才能、交流成长,展示了新时代齐鲁青年学子的青春风采、创新精神和时代担当。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回信,指出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王君松表示我们要充分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主动承担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把握大势、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为构筑大学生投身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阵地,搭建培养磨砺大学生科技自立自强精神的擂台,第十七届“挑战杯”·建设银行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设置“揭榜挂帅”专项赛,面向全省高校学生广发“英雄帖”。经企业申报、组委会遴选,最终确定《神经丛·刺激器的研发》《高强度轻质量的碳纤维研发》《基于SDLOS系统的集成容器编排工具》等15个题目。
颁奖典礼上,山东大学联袂理工类院校齐鲁工业大学、医学类院校山东中医药大学、农科类院校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师范类院校山东师范大学、职业院校山东职业学院带来以“青春筑梦,科创强国”为主题的演讲,共话科技胜景,展现青春担当。山东大学青年学生代表演唱歌曲《百年》,在歌声中重温百年芳华。


“挑战杯”创新创业项目展在山东大学明德大道举行。共展出77个山东省推荐入围国赛作品,其中,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34件,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品10件,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作品33件。山东大学一校三地的《城市群发展视角下的高校贡献率调研--基于山东半岛与珠三角两大城市群的对比分析》《乙醛脱氢酶 2 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多喷头生物 3D 打印机及打印工艺》《高精度固源瞬变电磁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系统》《云梦泽·基于薄膜的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等12个优秀作品入选。各专业领域的创新成果亮点纷呈,参观师生热烈讨论。



“挑战杯”省赛组委会项目成果对接沙龙在山东大学明德楼工会厅举行。山东青年创业社区、东营光谷未来城发展有限公司、启迪之星、山东融信投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关村意谷(德州)科技服务有限公司、阿里云、米仓、招商银行济南开元支行、海创汇等省内知名创投公司和孵化器的相关负责同志,第十七届“挑战杯•建设银行”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团队代表参加活动。10个推荐国赛项目团队依次介绍项目情况、市场前景、转化需求。创投机构、孵化器负责人与项目团队负责人就项目细节进行洽谈、提问,达成合作意向8个,签订项目转化落地意向书3个。



创新创业论坛在山东大学音乐厅举行。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利平为青年师生带来“大国工匠精神与科技创新前沿”专题讲座,作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泰山学者(青年专家)、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金奖、首届黄文熙-陈宗基岩土力学奖青年奖获得者,他从科技前沿与创新驱动、交通强国与重大需求、智能建造与智慧运维、科研感悟与人生思考四个方面,重点讲解智能交通拓展地下空间及实现地下空间的智能化和永续性,李利平以自身感悟勉励在场人员,要以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突破学术科研“瓶颈”,深耕科研,务实勤恳,谱写新时代“创新创业创造”之歌。


挑战青春强国梦,献礼百廿新征程。山东大学将继续以“挑战杯”为牵引,以只争朝夕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勇于创新、顽强拼搏,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文/方华 薄雨昕 孙志东 刘翔翥 盛洁
图/万钊廷 牛凝 杨婷丹 覃面 裴欣 徐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