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对高等教育的新定位、新部署和新要求,学校立足人文精神传承与创新,积极对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举办“人文纵横”学术讲座。3月22日下午,著名作家、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孙甘露于明德楼二层报告厅进行一场以“从先锋写作到红色史诗”为主题的讲座。讲座由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黄发有教授主持并担任与谈人。

会上,开场主持人王建业简单介绍了孙甘露、黄发有的学术背景以及对“人文纵横”学术讲座开展的文学意义做出简要阐述。

黄发有对孙甘露作客“人文纵横”讲座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其在先锋文学与红色史诗双重领域的创作成就予以高度评价。在与谈环节,黄发有从文学创作的地缘渊源、先锋文学的形式实验、红色史诗的历史重构等多维度切入,结合对《千里江山图》《呼吸》等具体作品的思考与孙甘露展开深度对话。

孙甘露谈到,自己创作的思考是基于父母参军经历带来的耳濡目染;在创作《呼吸》时,主要围绕对爱情的研究与体验展开,循环往复的叙事并非刻意为之,而是为了更深刻地体现对爱情的感悟。
他谈到,创作期间对于人物和很多历史事件的细节都需要去探索考证,先锋文学小说虚构的同时更需要基于历史。文学中塑造的人物不应是静态的英雄,而是更注重凡人变为英雄的成长过程;作品要有整体把握,需要见碎片、见整体。此外,孙甘露还就“空间叙事”“上海书写”“AI与写作的关系”等多个话题作出回应。孙甘露对于文学创作的见解使现场师生受益匪浅。

在问答环节中,孙甘露指出,年轻人的创作过程当中必然会充满苦恼,文学创作的过程是认真严肃的,而苦恼痛苦是人生的财富;创作一定要是出于内心,而不是为了名利场的一席之地;评价一个作者,一定要以其文章见真章,而不应仅凭舆论为一个作者定性。

此次讲座在威海校区、青岛校区同步设立视频分会场,在我校师生引发热烈反响。孙甘露与黄发有教授的对谈深入浅出,不仅让师生们深入了解了孙甘露的创作历程和文学理念,也为大家带来了一场丰富的文学盛宴,这场讲座不仅加深了大家对文学创作的理解,提高了同学们的文化素养,更为校园注入了浓厚的人文气息,在山大的学术土壤中播下了文学的种子,期待它们未来生根发芽,为我国的文化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人文纵横”学术讲座品牌创立于2004年,是由山东大学团委发起、校院协同打造的精品人文品牌活动。立足人文精神传承与创新,以“融通古今、对话中西、启迪思想、涵育情怀”为宗旨,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文化名家与青年师生面对面,通过深度学术分享、文化对谈与实践研讨等形式,阐扬人文经典的时代价值,搭建人文与科技的对话桥梁,营造开放包容的思辨场域,助力新时代青年厚植家国情怀、拓展人文视野、砥砺批判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