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关注

首页 / 最新关注 / 正文

“万里边疆 强国有我”| 以青春之力探发展,以实践之行传温暖

发布日期:2025-07-26 浏览量:

近日,山东大学暖城新声社会实践队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市东胜区开展实践活动。从深入调研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到走进社区开展暖心公益服务,再到与当地部门座谈交流分享成果,队员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行动诠释担当,在实践中书写“强国有我”的青春篇章。


聚焦产业调研,解码现代服务业赋能密码



7月14日至20日,实践队以“东胜区现代服务业实证研究”为核心课题,开启了为期一周的调研之旅。队员们先后走进鑫海颐和城、蒙泰集团、绒都小镇等8个调研点,通过实地观察、交流访谈等方式,深入探寻现代服务业在区域发展中的赋能路径,并形成12篇实践日志与系列影像资料,定格下一个个鲜活的发展场景。



在鑫海颐和城,“硬件保障+情感关怀”的现代化养老服务模式令人印象深刻。“环形走廊+智能监测”的安全防护体系、定期举办的生日会和文娱活动,既为入住老人提供安心的居住环境,更让他们在社交互动中获得精神满足。老人们脸上的笑容,就是这种模式最好的证明。

蒙泰集团的人才培育模式则展现了现代服务业对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依托与12所高校共建的实习基地,企业构建起“人才引进—培养—留存”服务体系,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筑牢人才根基。而绒都小镇的转型故事,则让队员们看到传统产业与现代服务融合的力量——通过直播电商拓展销路、以设计创新提升附加值,小镇推动羊绒产业从单纯加工向“生产+体验+销售”全链条转型,不仅激活了产业活力,还带动了近百名下岗女性实现稳定就业。

这些案例生动印证了现代服务业在民生改善、产业升级与传统行业转型中的关键作用,也让队员们对“服务业赋能发展”有了更直观的认知。


投身社区服务,让“暖城之暖”直抵人心



将调研认知转化为行动,是实践的另一重意义。7月18日,实践队走进幸福街道富民社区,将“调研所见”转化为“服务所行”,开展了一场充满温度的公益活动。在“课业加油站”里,队员们根据留守儿童的年级和学科薄弱点,采用“1对3”的精准辅导模式,为孩子们讲解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难点知识,还结合自身学习经验,分享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孩子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业辅导之外,队员们还精心准备了美育活动和主题宣讲。共折玉兰花、拼装平衡鸟等趣味环节,让孩子们在动手过程中收获快乐,指尖绽放的“花鸟”成了跨越年龄的友谊见证。“我的小小心愿”分享会上,队员们收集了孩子们写在玉兰花形状卡片上的心愿,当场为他们实现了笔记本、画具套装等微心愿,稚嫩的笔迹与满足的笑脸,成为“暖城之暖”最生动的注脚。此外,队员们围绕黄河生态保护开展主题宣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传递环保理念,让公益服务既有温度,又有深度。


座谈交流促提升,青春力量接续前行


实践后期,实践队与团区委相关领导、行业代表、青年人才召开座谈会,汇报调研成果与社区服务心得。队长李沐遥从“传统与现代平衡”“产业与民生联动”“政府与市场协同”三个维度,梳理了东胜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经验,提出了“服务业带动就业”“传统产业转型路径”等思考方向。李沐遥表示,此次实践不仅是一次学术探索,更是一次扎根祖国大地的成长之旅。目前,团队正加紧梳理调研数据与服务反馈,计划形成专项报告,推动校地资源对接。



从产业调研到社区服务,从成果分享到未来规划,山东大学暖城新声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用实际行动证明:青春力量,既能在调研中洞察发展规律,也能在服务中传递温暖,更能在实践中为家乡发展贡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