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为促进学生寒假期间高效科学开展学习工作、丰富假期生活,响应居家防疫号召,山东大学“寒假一课”系列科普类网络课程有序开展。“寒假一课”系列科普类网络课程由校团委和研究生会牵头,各学院研究生会联合承办,以网络直播形式面向一校三地全体研究生、本科生普及通识教育知识、提高人文科学素养。
2021年1月19日,山东大学“寒假一课”系列科普类网络课程开课,700余名学生同步在线观看。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台编导、工程师张益凤老师讲授《广播电视编导——微视频制作》。

第一课在《我与文史哲》和《景蓝斋》两个微视频的赏析过程中拉开帷幕。人物专题片《我与文史哲》拍摄记录了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学典教授的故事,该影片以王学典教授进入山东大学、工作的描述为主线脉络,以一个参与者到管理者为副线脉络,巧妙地诠释了人物成长发展的历程;建筑专题片《景蓝斋》于2020年获全国电视教育协会一等奖,展现了趵突泉校区景蓝斋这一沉淀着百廿山大历史文化底蕴的绝美建筑,该影片采用“大羽华裳”系列音乐,更为完美地阐述景蓝斋意蕴。
随后,张益凤老师从电视节目分类、电视制作方式、创作人员分工及摄像机使用四方面展开讲述。张益凤指出,拍摄电视画面的四大要领是“平”、“稳”、“准”、“匀”,同时借助《西虹市首富》拍摄现场之中“子弹时间”强调“推拉摇移升降甩”等运动摄影知识。
课程最后,张益凤老师以山东大学脱贫攻坚在全国重点县——河南省确山县影片结尾。该影片充分展示了用小摄影机展现“大故事”的巧妙手法,采用人物采访顺序为记叙方式,以罗超老师在确山的感受、现状、实践以及展望为主线创作而成。张益凤老师借助该视频,将《广播电视编导——微视频制作》知识点串联串通,进一步促进学生理解微视频制作要义。

《广播电视编导——微视频制作》课程有效激发青年学子关于微视频制作的兴趣,提升新媒体宣传素养。“寒假一课”系列科普类网络课程由山东大学校团委、研究生会及各学院研究生会联合组织开展,通过涵盖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的通识教育内容丰富学生假期生活,引导学生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成为紧跟时代潮流的跨学科人才。
文/方华 徐衍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