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关注

首页 / 最新关注 / 正文

“Youth Talk青年说”名师讲堂李利平教授专场顺利举行

发布日期:2019-04-23 浏览量:

4月22日,“Youth Talk青年说”首场名师讲堂在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顺利举行。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利平教授为青年师生带来了以“新时代的大国工匠精神”为主题的精彩报告。山东大学团委书记张熙、团委副书记李一楠、齐鲁交通学院党委副书记孙玉玲出席本次活动,各学院师生代表参与活动。

讲座伊始,李利平从个人基本情况、主要工作与成绩、学生时代的经历、世纪工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等方面展开报告。首先,他用“22年蛰伏椒城唯读书,二十二载万卷路”、“冷暖自知悟人生,九载风雨壮征程”两句话概括了自己的奋斗历程,分享了科研道路的曲折和艰辛。李利平鼓励同学们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引用导师李术才“脚上不沾泥的岩土工程师不是好的科学家”的话来勉励学生知行合一,在工程现场检验理论,通过实践增长才干。

在谈到自己多年来从事科研工作的体会时,李利平提到,中国土木是世界土木学科的中心之一,技术水平日益革新,中国的交通水电正在走向世界。青年人要把视野放宽,多参与国际学术活动,以开放的心态多学习东西。结合国际国内的行业背景,李利平认为土木工程在地下空间将大有作为。他以川藏铁路、渤海跨海通道等代表性工程为例,向听众分享了施工时需要克服的困难和挑战,而这些攻坚克难的时刻,少不了山大人的身影。李利平勉励当代学子跟上前辈学者的脚步,不断奋斗,肩负起青年一代的历史使命。

随后,李利平分享了自己的学生时代与人生梦想,分别称自己的中学、本科、硕士、博士等四个阶段为一个基础,一种苦修,一笔财富和一行清泪,在鼓励同学们努力拼搏的同时,强调了养成强健体魄的重要性。他指出理想是人生的必需品,没有理想的生活晦暗无光,而目标和态度对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李利平还简单介绍了川藏铁路、渤海湾通道等世纪工程的机遇与挑战,他提出,对于中国的城市规划来说,21世纪是地下工程建设的时代,地下空间的工程建设未来可期。最后,他用“每个人都是最好的自己,关键是如何用好自己”这句寄语,表达了对同学们的鼓励和期望。

在讲座最后的提问环节,李利平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给予了认真的回应,活动在热烈的讨论中落下帷幕。此次活动通过名师讲堂的形式,深入阐释了大国工匠精神,鼓励同学们积极投身于服务山东,服务国家的事业中去,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为青年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指明了道路。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正确引导学生养成更积极的价值观念,坚定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展现新时代新风采,山东大学团委在“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Youth Talk青年说”系列名师讲堂活动,李利平教授专场报告会为该系列首场讲座,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数十场“Youth Talk青年说”系列活动将在各个校区举办,为在校青年师生提供丰富的精神力量。(文/李彤 尹玉婷)

名师简介:李利平,河北邯郸人,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获第九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金奖、第十一届山东省青年科技奖。现任山东大学新材料与智能装备研究院副院长、岩土中心隧道所所长。兼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和中国水利学会化学灌浆分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隧道及地下工程灾害防治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