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2018年度山东大学青年志愿服务示范项目创建活动交流展示及答辩活动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举行,校团委副书记翁祥栋和专家评委组出席本次活动。
此次志愿服务示范项目创建活动结合书面评审、答辩、线上投票计算最终排名和成绩,细化评审过程。在交流展示过程中,各个项目成员对活动内容、背景等进行简要说明,评委对项目提出了诸如志愿者人数、流动性等问题,项目成员及时进行了解答。公开答辩分为团队陈述及展示和评委提问两个部分。17个项目的负责人结合话剧、相声等形式对项目的内容、意义、影响范围等展开了精彩的展示。
答辩正式开始后,“绿水青山1+2+3”生态文明传播建设公益项目说明了项目名称意义,介绍了生态环保计划和义演、回收废旧纸盒等活动形式;“天使在行动”赴山东菏泽留守儿童学校支教调研活动负责人分享了支教调研中的故事心得;“新绿萌生”环境教育系列活动负责人介绍了课堂教育、自然教育、环保宣传等项目内容;“阿姨节”系列活动负责人详细介绍了项目活动从2014年开始的多年发展历程,对线上、线下活动进行了讲解;“记艺流泉”科普进社区行动负责人介绍活动三个主要发展阶段,通过放映宣传片进行进一步展示;夕望同行——夕望实践服务团队健康宣教项目负责人着重讲述了项目流程,强调了活动参与人员的专业性和“志愿者+社工+医生”等模式;“血脉相连”系列活动负责人以“新闻联播”形式进行答辩;流浪小动物募捐项目负责人介绍了四年来的变化及未来的展望;“泉城古韵”——传统文化传承公益项目采用情景剧的方式生动地展现了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并发放手工艺品;“生命彩虹”支农支教调研活动、“乡望·向往”少数民族乡村小学文化教育发展助力计划、“金金向融”金融知识普及项目、真人图书馆系列活动、“温暖童心,守护童真”残障儿童携手阳光关爱活动、小树林支教调研团大梦想计划等项目负责人也简要介绍了项目的内容、影响。
答辩结束后,评委组老师对各个项目的答辩提出建议:在答辩过程中应该注重内容、影响、独特性、效果影响等方面的介绍,展示活动中的故事时应突出有代表性的个案,可以提炼出团队建设、运行机制以方便查看是否有可推广性;在介绍项目时可以与自身专业相结合。在答辩技巧之余,评委们也对PPT制作提出建议:PPT制作应该简洁,风格应与介绍的项目相符合;如果想要在形式上翻新,要注意不要让方式遮盖了内容的介绍。
此次答辩活动搭建了一个项目展示、组织交流、取长补短的平台,有利于发挥志愿服务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作用,充分调动广大青年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展示和答辩过程对吸引更多的青年人关注志愿服务、参加志愿服务、贡献自身力量有着重要意义,有利于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汇聚更多青春力量,推动志愿服务的进一步发展。(文/姜珊 图/肖澳 樊鹏元 路子琪 朱浩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