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谁?我们是山东大学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另外,我们还有一个更为光荣而崇高的名字——2014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
伊宁在哪?伊宁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天山西段,伊犁河谷中部,其所在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有“塞外江南”、“中亚湿岛”和“花城”等美誉。
支教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从踏上济南开往乌鲁木齐的列车,到现在入驻伊宁县委党校完成正式报到,已经整整过去了十天。十天里,我们有3天2夜的时间在路上,沿着陇海兰新线的方向,一路西进,累计行程4000余公里。其他的时间里,我们还分别在3个不同的地方驻足,同时参加了大大小小十六场讲座、培训、座谈与欢迎和出征仪式。现在,我们终于在美丽的伊宁县落脚。
初到新疆,总会有很多与内地不同的感受。常言道,不到新疆不知道祖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志愿者们真切地感受到这一点。在横跨祖国东西的列车上,透过铁路沿线辽阔的草原和大漠,一眼望见飘在云际的天山山脉,远方的辽阔与空旷给人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撼和触动。伊宁澄澈高远的蓝天,还有塞里木湖清澈见底的湖水,带给心灵一场圣洁的的涤荡和洗礼。热情好客的新疆人民,为我们准备了可口的美食、香甜的瓜果,少数民族能歌善舞,为我们打开了世界的另一扇美丽的窗子,也让行驶近十余小时的大巴车上充满了伴随着《黑走马》的音乐起舞的欢乐。
伊宁,我们来了。一年的时间,对于满怀着理想的支教团成员们来说,实在太短,来不及停留,容不得耽搁,刚刚放下行李的志愿者们,希望马上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志愿服务工作中去,一心只想着为伊宁的教育文化发展多贡献一点力量。
志愿边疆心无悔,蓄势待发准备足
伊宁县是山东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十几年志愿服务的积累下新开辟的支教地点,山东大学第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第一次踏上这片沃土,今年是山东大学来到伊宁支教的第二批团队。尽管在团队蓄势待发准备出征的前夕,新疆的反恐形势仍然严峻。但是,新疆人民的淳朴和支教地学生们的期待坚定了支教团前往新疆支教的信心和决心。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新疆人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山东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经过了在山东大学的精心培训,郑重地选择了向西,再向西。
初到乌鲁木齐,支教团又与服务新疆专项的1560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在新疆农业大学进行了为期4天的岗前培训。培训主要包括新疆风俗民情,社会经济与历史介绍、新疆志愿服务现状说明、人际关系讲授、民族团结教育、心理健康指导、网络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抵达伊犁州后,伊犁州团委为支教团进行了伊犁州州情以及经济发展的讲解与培训。经过严格的培训和知识学习,不仅为支教团更好地了解新疆、了解伊犁和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让志愿者们在培训期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伊宁,我们来了。在伊宁县团委组织的座谈会上,支教团成员与正在伊宁县服务的志愿者前辈们促膝交谈,怀着激动的心情聆听着志愿者们讲述伊宁县的美丽祥和与伊宁人民的热情,被志愿者前辈们的无私奉献感动着。
逐梦西部甘奉献,青春年华不虚度
山东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山东省派往新疆的唯一一支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是山东大学的办学宗旨,更是支教团践行志愿精神的服务目标。在工作岗位上,支教团架起了大学和服务地的桥梁,成为了文化交流的使者。习总书记曾说过: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以梦为马,有梦才有梦想,有了梦想才有理想,才有为理想而奋斗的人生历程。如果我们平凡,那就让我们在平凡中寻找伟大,在基层的服务中做好一颗颗螺丝钉;如果我们追求卓越,那就让我们继续坚持梦想,把志愿服务的精神带向远方。我们将带着培训的收获,到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落地生根,去散发光和热,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
伊宁,我们来了。参与西部计划志愿服务,祖国和人民为我们搭建了实现梦想的舞台,作为志愿者,来到伊宁,除了奋斗与奉献,我们别无选择。我们一定会继续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向伊宁县的志愿者前辈们虚心学习,向服务单位的同事耐心求教,以昂扬的斗志、不懈的努力,在美丽伊宁唱响属于我们自己的“青春之歌”。(文/彭鑫 程广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