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虚掩的一扇教室门,淡雅的汉服伴随着悠扬的古风曲缓缓映入眼帘:几位身着汉服的儒雅书生正手捧经书,朗朗诵读《大学》之中的治国宏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不要怀疑自己穿越时空了,这是国学社“重回汉唐”古典文化工作坊在进行国学经典培训呢!而这只是山大众多“社团开讲”课堂的其中一个现场。为了给全校师生提供优质第二课堂资源,经过前期申报和审核,首批十五个“社团开讲”新鲜出炉,由此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校园文化新体验。
弘扬文艺,新颖独到巧选题。
“自己原来一直想拍摄微电影,却苦于缺乏素材灵感。”刚刚参加完电影协会“电影与纪录片艺术性的探讨”专题讲座的原浩洋同学非常开心,“今天这场讲座如一场及时雨,老师的讲解让我有了不少新的想法,接下来我准备好好构思,着手拍摄一部关于山大社团的微电影。”事实上,这些新颖的课程都是文艺类社团本学年新推出的创意,以创新的课题营造全新的文艺氛围。书画协会“妙笔丹青”工作室、动漫爱好者协会“翻滚二次元”培训班……新颖的立项闪烁着创新创意的火花,使许多同学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迫切想要前去一探究竟。在这些文艺类型社团里,同学们聆听艺术名家的心得体会,领略诗词歌赋的独特魅力,欣赏电影动漫不一样的精彩,尽情体验一流校园文化的芬芳气息。
崇尚学术,知行合一树风气
提及学术类社团,一成不变、缺乏实践往往成为同学们先入为主的概念。然而,当真正参与了“社团开讲”,他们却惊喜地发现原来学术型社团在践行创新方面丝毫不逊色。不久前,法学社组织了一场“程序之美——浅见法庭流程,了解庭审程序”的活动,期间带领社员走入历城区人民法院旁听。活动结束后,不少同学大呼过瘾,社员王雅梦走出法庭后依旧很激动,“原本以为只是在教室里的常规讲解最终化为法院旁听席的亲身体会,真是太令人兴奋了!”而类似这样的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活动在不少学术型社团身上都有所体现,英语协会的“快乐学英语,晨光伴你行”晨读课堂、青年理论研究会的纪念与反思“一二九”运动七十九年祭等活动都向山大学子传达了一种知行合一的理念,对于校园学习良好风气的树立无疑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献身公益,爱在我心团队行
山大的校园里活跃着许多公益类社团,而这些社团中如唐仲英爱心社、爱心协会等在同学们中影响广泛。在新的一轮会员招新之后,他们在“社团开讲”的立项中不约而同地都强调了公益意识与团队精神的培养。爱心协会会员李润开心地介绍了他们的互助坊,“在互助坊里,通过喊数抱团、素质拓展等活动,大家相互交流,不断增进了解,我非常享受这段过程!”无论是爱心协会的“新心相爱”互助坊,还是唐仲英爱心社“爱的传承”爱心学习集训营,都可以看到社团在通过自己的方式增强团队凝聚力的努力,为接下来具体的社会公益行动做最为充分的准备。
“社”彩缤纷,发挥特色显风采
除了上述三类,在首批十五个“社团开讲”社团里还有许多极具特色的个性社团:自行车协会的“爱‘车’有道”工作坊为同学们讲解了许多自行车保养修理的小窍门;中医文化与养生协会的秋冬季养生讲坛邀请名师,向师生们传授营养学基础和中医饮食养生知识;绿野生态协会则带领大家实际参与昆虫标本制作……这一系列特色社团活动极大地满足了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让新社员们实实在在地领略了特色社团的独特风采。
山东大学“社团开讲”活动整合社团资源,开设了不同主题、不同门类的“小课堂”,为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提供了学习和提升的平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次全新尝试。相信伴随着本次“社团开讲”活动的举办,必将为山东大学一流校园文化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