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关注

首页 / 最新关注 / 正文

学子声音:看两会议两会学两会

发布日期:2013-04-01 浏览量:

近日,随着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相继开幕和顺利进行,山东大学学生密切关注两会进展,在校园内掀起了“两会”学习讨论热潮,并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发出自己年轻却勇于担当的声音,将“两会”精神内化于心,实践于行。

这不仅仅是一份报告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表任职以来的第十份工作报告,也是本届政府最后一次工作报告。同学们普遍认为:报告直面热点、关切民生、强调改革,传递出的勇气和信念让民众对未来充满信心;这不仅仅是一份报告,更是一份厚重的民生答卷,是对过去工作的鼎力承担,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深情展望和浓浓期许。

外语学院本科生武娟:我认真收听、收看了两会相关报道。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实事求是地总结了5年的工作,并提出了2013年的主要任务,提到的问题都是事关改革发展大局的热点、难点,提出的应对措施可操作性强,充分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发展需求,求真务实,催人奋进。

电气学院本科生马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直面热点,真诚恳切,为我们描绘了中国进入“下一站”的民生图景和改革路径,令人倍受鼓舞。

生命学院本科生鄢仁鸿:两会开得生机勃勃、富有成效,有4个鲜明的特点——实事求是、以人为本、主题鲜明、民主开放。“稳中求进、合理预期、深化改革、政府责任、民生建设”等词语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计算机学院博士生郭磊:政府工作报告和代表、委员们的各项提案、议案,涉及到了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经济发展、行政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发展、反腐倡廉和诚信体制建设等问题,为我国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寻找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指明了方向。

经济学院硕士生贺洋:本次两会聚焦社会热点问题和矛盾突出的领域,参会代表表现出了务实的工作作风,犹如春风扑面。期待着两会能够进一步推进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让越来越多的人真切地相信“中国梦”,并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上实现“中国梦”。

改善民生仍是重头戏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强社会建设。民生问题也是广大学子关心的重点。

公卫学院本科生刘欣婷:“食以安为先”被代表委员们多次提及,这些都让民众看到了我国食品安全的希望和前景。作为一名公卫学院的学生,我更是感到振奋。希望改革措施落到实处,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提高食品添加剂标准,让人们安心、放心,让我们信任自己的产品,更信任自己的国家。

外语学院硕士生余晓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把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这是一项巨大的政策红利。作为应届毕业生,我倍受鼓舞,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在新的学期找到自己的理想工作。

计算机学院本科生李文博: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住房问题也值得我们关注。之前出台的最新“国五条”及其详细说明,体现了党和政府在这方面的不懈努力。尽管如此,房价仍然还处于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上,我们“80后”、“90后”仍然要面临沦为房奴的压力。国家这方面的政策,值得我们继续关注。

生命学院硕士生袁熠:政府工作报告中共出现“生态”一词11次、“环境”一词22次。可见生态文明建设无论是在过去的五年里,还是今后一个时期,都将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作为生态学专业的学生,我深深感到肩上的压力与责任。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在做好身边小事、提高个人素质的同时,努力学习生态学,借鉴国外成熟经验、成功案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高教发展之青年观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五年累计7.79万亿元,年均增长21.58%,2012年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民族、贫困地区倾斜,教育公平取得明显进步。青年学子们这样评价:

口腔医学院硕士生王娟:读完政府工作报告,我被里面的一个提法深深打动了——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作为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我深知农村学子求学的艰辛,这方面的政策倾斜势必会为更多农村孩子带来教学资源和求学途径。少年强,则国强。相信会有更多农村孩子像我一样,进入梦寐以求的大学,学习高精尖的知识,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报效国家。

计算机学院硕士生王伟:这几天我重点关注了两会所讨论的教育方面的内容。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支撑能力;两会代表也就与教育有关的问题提出了许多自己的看法和提案。这反映了整个社会对教育问题的重视。相信随着这些提案被不断的提出、思考,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将逐一得到解决,我国教育事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人民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

哲社学院博士生王强伟:近年来,优先发展教育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识,这无疑将是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和保障。但是我们在看到已经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应该反思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我国的博士数量已经居于世界首位,但是其培养质量却成为一段时期以来社会和教育界争论的焦点,博士生乃至整个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希望国家在强调和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关注一下国内研究生层次的人才培养,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提供真正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物理学院本科生靳晓笛:高校素质教育改革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我们许多身怀绝艺的同学提供了施展平台,很好地促进了同学们的全面发展。

中国梦的延伸

十八大以来,我们经常说,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对于莘莘学子来说,中国梦之于他们,或许就体现在对两会报告一次简单却认真的解读、对中国当下形势一种真实又贴切的认知、对自身未来一个明晰又厚实的定位。于平实中生发梦想,更于奋进中、努力中,将我的梦、山大梦、中国梦,缓缓延伸。

口腔医学院本科生孙文倩:党的十八大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奋力开拓着改革发展的新局面,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激荡着13亿人的新期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是和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个人梦想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只有将个人的奋斗目标同中国梦的实现结合起来,才能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哲社学院本科生周美青: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良好形象,将两会精神注入我们的思想,激励自身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而学习、工作、奋斗。

尼山学堂学生马小菲:在政府换届之际,温家宝总理结合自身工作体会对下届政府工作提出的种种建议让我们感动;居民对住上“放心房、满意房”有了盼头,农民对耕地无底线减少少了顾虑,人民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得到了切实回应。

土建学院本科生郭迪:我认为,广大青年,尤其是高校青年,目前最大的爱国就是虚心学习,默默学习,脚踏实地地学习。我们应深入领会中华传统文化精要,少一些空谈,多一点实干;少一些感性,多一点理性;少一些浮华,多一点沉稳;戒骄戒躁,不屈不挠,从我做起,振兴中华。

公卫学院本科生马晓天: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我心中充满了对党和国家的无比信任;作为一个向往党组织的入党积极分子,我相信党能够越走越好,带领人民群众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纵使只是十三亿分之一,我的热情、我的未来,永远为祖国而努力。

讨论还在继续

两会上正络绎不绝地传出各种声音,肯定、质疑抑或是批评,都饱含着对人民、国家的深厚情感,担承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责任。在我们身边,在山大校园,对两会的关注也在继续,并将进一步铺展开来,产生更多的讨论、更多的豁然、更多的碰撞和思考……

法学院本科生赵志超:民之所盼,政之所为。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党员,我深知这次两会又是一次学习党的精神的大好时机,为此,我对于两会也抱有深深的期待。我个人认为,政治体制改革不可操之过急,必须稳扎稳打,层层推进;要有力度,有决心,有举措。国家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强化法制意识,发挥制度的魅力与力量。

公卫学院研究生孙维帅:“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这句话,被媒体解读为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的反腐路径将重在制度建设。现如今,反腐已不仅仅是某些部门的事情,而是可以全民参与,“表叔”“房姐”等的倒台,说明现在反腐的力度、公众的参与度、办案的透明度已经大大加强。我们有理由相信,权力定会被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我们定会迎来廉洁为民的政府。

外语学院硕士生杨凯: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动诚信体系建设,以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作为在校研究生,我们应当把诚信体系建设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来,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培养研究生学术规范的各类活动,遵守学校制定的学术道德规范和研究生学术规范,诚实守信,认真负责完成各项学术任务。

软件学院本科生李浩:回顾大学四年,日益丰富的食堂饭菜品种、更新换代的教学设备、生趣盎然的校园文化生活,无一不得益于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我们期待一个更加透明、便民、高效的政府在未来为百姓作出更大贡献。

法学院硕士生尹茂伟:在推进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中,我们要有改革的勇气和魄力,加快推进司法改革的步伐,以民主法治作为衡量社会文明的标准,依法保障人民的合法权利不受非法剥夺与侵害。作为法学院学生,我们更要深入学习“两会”精神,开拓专业学习新思路,为中国民主法治建设增砖添瓦。

……

(文/刘婷婷 马勇 夏芊芊 笪群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