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山东大学第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中华文化素养培训第十二课《主题座谈“我的青春别样红——志愿教学工作设想”》在山东大学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开讲。校团委马勇老师、国际教育学院邓江涛老师以及山东大学三名优秀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参与此次座谈会,袁凯老师主持会议。
座谈会上,三名优秀志愿者分别从生活、教学、两地文化差异以及对志愿者精神的理解四方面来讲述他们的志愿者生活。“我们不是以个人的身份去做这份志愿服务工作,在国内,我们代表的是山东大学在各支教地传播科学知识和弘扬山大精神。跨了国界我们是代表中国在做文化传播的使者”。山东大学第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彭涛在回忆山西的支教生活和在韩国孔子学院一年半的汉语教学经历时说道。“我被分到泰国最南部的一个镇上,见到一米多长的蜥蜴,比在曼谷的队友们环境条件差得多,可我调整好心态,懂得满足,在艰难的生活中寻找快乐。”王莉莉在回忆这一年的志愿者生活时,满脸是微笑和对当地学生们的关心挂念之情。“我们这个队伍里每名女生志愿者都是一个强大的男生,搬得了三四箱的行李,一个人解决各种困难。我享受在三尺讲台上授课的过程,我觉得付出比收获来的幸福感更强烈。”沙磊,山东大学第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也是去年赴泰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队伍的副队长,言语中传达了他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热爱和一份坚守。
支教团的同学们认真聆听三名优秀志愿者的经验分享,从中去学习应对困难的策略和心态,共同探讨志愿服务工作给学生们带去的帮助,以及国际志愿者如何履行好中国文化传播使者的职责、义务。支教团的同学们也从中去感悟志愿服务精神,学习如何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志愿者,也期待接下来的一年生活“用一段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
座谈会最后,老师们对支教团学生提出寄语。“我们这个队伍是个大家庭,温馨亲切,山大研究生支教团从组建至今已15年了,希望你们一直心怀感恩,把这精神和这份工作延续下去,在整个社会传递一份正能量和一名志愿者的坚守与信念。”马勇老师给予同学们一份鼓励,给同学们加油打气,言语中是难以隐藏的关爱。“爱、影响力、心态。爱你们的学生爱每位队友;用你们的知识去影响孩子们三观的正确树立和帮助他们成长成人;保持一颗好的心态则得大于失。”邓江涛老师从志愿者职责的角度对支教团同学们提出新的希望。
此次座谈会给支教团同学们提供一个与经验丰富的优秀志愿者交流沟通的平台,这帮助还没踏上征途的第十五届支教团成员去学习传播文化的方法技巧和感知志愿服务精神。让他们在还未达到支教地前做好应对困难的准备,也使得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志愿服务工作的任务、目的和神圣的使命。(文/黄瑛 图/于新九 宋光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