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关注

首页 / 最新关注 / 正文

山东大学举办科普作品创作与传播大赛宣讲会暨开幕式

发布日期:2012-12-04 浏览量:

为探索教育与科普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和途径,充分发挥我校人才和智力密集的优势,引导和激励师生积极践行科普责任,广泛开展科普创作和科普传播活动,11月29日晚,山东大学大学生科普作品创作与科普传播大赛宣讲会暨开幕式在兴隆山校区举行。本次宣讲会邀请中国科技馆项目部专家周明凯担任宣讲嘉宾,校团委社团工作部部长张熙出席会议,各学院、社团代表及科普爱好者共同参加了本次宣讲会。

会议伊始,张熙作为校方代表对中科协专家周明凯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中国数字科技馆等对本次比赛的的支持表示感谢。随后其着重强调了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并结合“转方式,调结构”等国家大政方针,指出科普创新活动在大学生中开展的适时性及必要性。张熙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重点学科优势、组织完善优势以及同学们的创新热情,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做出新意、做出亮点。

周明凯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大赛的创办单位、作品要求、奖项设置等。2012年全国大学生科普作品创作大赛是由中国科协科普部、共青团中央学校部、教育部科技司、 高校学生司主办 ,并由中国科学技术馆承办。他表示,对于在本次活动中产出的科普作品和科普传播活动成果将会在全国科普日等重大活动中进行集中展示,并通过出版渠道、科普基础设施、中国数字科技馆和科普活动资源平台等方式向社会推介和传播。并且,他还强调中国科协科普部和教育部科技司将适时对试点工作进行跟踪检查,项目结束后组织专家验收,对试点优秀科普作品和科普传播活动进行评审和表彰。奖项设置初步定为特等奖与一、二、三等奖项,并且获奖选手将会优先加入中国科学志愿者团队。对于同学们现存在的对科普的误解,他重新阐释了科普的定义,即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技术应用。他强调“科普”包含“科研”而不是“科研”,并借以“连连看”等游戏告诉大家,作品不一定就是科研成果,科普漫画、小说、游戏、话剧、实验、相声等只要以创新的形式展现出来,被大众认同与接受就是好的作品。

在互动提问环节中,两位嘉宾对同学们在立项申请、作品创作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现场答疑。本次宣讲会的成功举行为科普作品大赛的开展指明了方向,促进了大学生科普创作活动的蓬勃展开。(文/臧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