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关注

首页 / 最新关注 / 正文

彼得•辛格教授做客大家讲坛谈“动物与伦理”

发布日期:2012-04-28 浏览量:

4月27日晚,墨尔本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彼得·辛格做客大家讲坛,以“动物与伦理”(Animals and Ethics)为题作学术讲座。活动由山东大学团委、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主办,哲社学院院长刘杰教授主持报告会,郭鹏老师担任翻译。

彼得·辛格教授首先回顾了西方历史上对待动物的态度和看法。他从西方动物保护观念的起源开始,梳理了动物与伦理这个概念发展的线索和概况。彼得分别列举了亚里士多德以及基督教教义中关于人和动物关系的一些观点和看法,认为人能够控制动物;哲学家康德指出动物也有自觉意识,人类对于动物有直接的联系和责任。彼得强调中国佛教使人们对动物有同情和善良之心,但是这个传统逐渐被西方影响并取代。在康德之后,英国功利主义之父边沁认为动物和人一样要承受痛苦。达尔文在《人类起源》中说明人类和动物一样会表现快乐和痛苦等感情,人类不再是傲慢的存在,应该顾及动物的想法,此举改变了人们对动物的态度。

在第二部分的伦理阐释中,彼得·辛格教授说人类有责任去对动物的需求给予考虑。他先列了三条具有争议的说法,社会契约论排斥动物、人类道德不应纳入动物等。彼得认为这是不对的,提出人类应该平等考虑不同利益包括反对物种主义和歧视动物的行为。接下来,他展示了达尔文关于动物意识的论证,其中包括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及共同进化历史等,尽管在非脊椎动物是否有意识这点上他不太自信。他用普林斯顿大学农场的牛作例探讨人类是否应该给予动物同等的考虑。为了进一步充实论点,他指出主流的对动物总体的道德评价,列举了几种人类利用动物的方式包括科学实验、食用、药用等,并举了三个具体的例子,母猪围栏饲养、层架式蛋鸡养殖法以及密集肉鸡养殖法,这三种养殖法对动物的伤害非常残酷,为此西方国家已相继出台法律制止此类行为。

第三部分中,彼得·辛格教授展望未来动物保护理念的发展。在联合国粮农组织以及大学教授的共同努力下,这种观念已经逐渐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他用5个具体的图表来论证这一结果,分别是电影制作遭到伤害的动物数量,美国狩猎数据表,西方素食者折线图,西方肉食习惯的改变折线图以及中国肉食消费量折线图。这些图表形象生动地展示出彼得教授为保护动物所做的努力已初见成效,他希望在未来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共同创造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社会。

在互动问答环节,彼得·辛格教授回答了师生“当肉食动物对人类身体有益和保护动物这两种观念冲突时,人类应该如何取舍”,“用于实验研究的动物如何保护”等问题。(文/李蕃香 图/周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