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下午,第14届研究生支教团暨志愿服务奖学金团队进行第五期中华文化素养培训。本次培训以“中国茶文化”为主题,以增进支教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特别是茶文化的了解,增强民族认同感。本期培训由山东大学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袁凯老师担任主讲。
袁凯从茶的分类讲起,通过视频展示实际的茶叶制作工艺,使大家进一步了解了发酵程度对茶制作过程的重要性。结合各种茶叶的特点,袁凯介绍了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等十大名茶及其优劣的辨别方法。除饮用外,茶叶还有许多生活用途,如驱蚊虫、促进植物生长等。谈到喝茶、赏茶时,袁凯先讲述了茶具的分类以及主要用途。袁凯特别提到茶艺的关键在于茶叶、茶水与茶具,以茶水为例,古人有“活水柴薪煮清茶”,这要求茶水“清”、“活”、“轻”、“甘”、“洌”;此外,赏茶的环境也相当重要,要求舒适、整洁、安静,最好有丝竹管弦之乐。
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袁凯讲述了古代各个时期饮茶的方法,并重点介绍了历史名人与茶的关系。一代茶圣陆羽三十年著《茶经》,开中国茶艺之先河,卢仝著《七碗茶歌》,诗僧皎然著茶诗等。品茶成为了文人与僧侣的共同爱好,他们也为茶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讲座完毕,王晓燕老师带领同学来到体验区,通过实际的操作演示,向大家展示了功夫茶的魅力。各位同学纷纷动手实践,在体验中加深了对茶文化的了解。(文/燕保明、赵卢琳 图/冯新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