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关注

首页 / 最新关注 / 正文

山东大学2011年“山大杯”辩论赛圆满落幕

发布日期:2011-04-28 浏览量:

4月27日,在为期一个多月的“山大杯”辩论赛的激烈角逐后,脱颖而出的化学与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辩手们在中心校区科学会堂进行终极对决,本次辩论的论题为:孔孟思想和老庄思想哪个更适用于现代社会。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王培元、副教授刘悦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杨丽华、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丁培卫、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卞介斌等担任本次辩论赛评委。

正方材料学院的观点是“老庄思想更适用于现代社会”,反方化学院的观点是“孔孟思想更适用于现代社会”。整场辩论分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包括开篇立论、质询、攻守对辩和阶段小结;下半场包括自由辩论、观众提问,最后是宣布结果及颁奖。

正方一辩在陈词阶段针对现代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我们面对着巨大的压力和快节奏的生活,更需要寻求老庄”道“的哲学,“立足自然”“内心平和”才能够“自我的发展”,这都与老庄思想精神相吻合;而孔孟思想则仅仅从个人的角度出发,而没有从社会整体构成看问题,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针对正方的观点,反方二辩提出质询:“社会的构成”指的是什么,正方以“天人合一”的主要观点作了回应。反方在立论陈词中指出,社会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集合体,所谓”大人有大事,小人有小事”,而老庄之道否认了文明,只能作为我们研究的对象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压抑了个性;孔孟的“中庸”符合现代社会提倡的“以仁为本”,是社会人文管理的良药。对此,正方二辩进行质询:按对方辩友的说法,《道德经》只有5000字,为什么不能为世人所了解?

攻守对辩阶段,正方三辩连续抛出”孔孟君子之道适用于哪些人群、是否是想让人人都成为‘君子’、什么是‘劳心’和‘劳力’”等一系列问题,反方对此进行了巧妙的回答。阶段小结中,正方四辩指出反方摘取《论语》片段存在以偏概全的缺点,反方四辩则指出老庄之道太过理想化,孔孟之道能够使人在逐利的同时见利思义,“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正反方观点各有千秋。在精彩的自由辩论阶段,双方的思想进行了激烈的碰撞,辩手们充分发挥各自特长,用直接而富有寓意的言辞把自己的观点传达给对方,力求驳倒对方的观点,建立自己的战场优势,从整体来看,正方在时间控制上略胜一筹,掌握了较大的话语表达权。

随后,观众分别向正反方进行提问,提出自己的困惑,双方辩手进行了有针对性而生动精彩的解答。最后的总结陈词,凝聚着双方思想的精华,双方四辩均对己方的观点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与升华,可谓字字珠玑、妙“言”生花,给整场辩论赛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辩手们把己方的观点融入生活中药家鑫事件、双汇火腿肠等热点问题,使观点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以此来打动观众和评委,展现自己的风采。

辩论结束,王培元教授对辩论赛进行了点评,他说,孔孟思想和老庄思想都是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中形成的,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因此不能说孰优孰劣,他们在解决现代问题上各有优势与不足。双方在对孔孟思想或老庄思想的理解上,普遍存在着侧面理解的情况,对这两种思想的理解,可以以某一观点来反驳对方,但不能从侧面来看待问题,他对双方整场比赛的精彩表现表示赞赏。

比赛结果,化学院获得了2011年度“山大杯”辩论赛的冠军,材料学院获得亚军,外语学院和法学院并列季军。(文/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