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关注

首页 / 最新关注 / 正文

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物理系主任薛其坤教授做客“科学畅想曲”

发布日期:2010-10-30 浏览量:

10月30日下午, 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物理系主任、山大校友薛其坤教授在综合科研楼C座三楼思源学术报告厅给大家带来一场主题为“个人成长的一些体会”的报告,旨在与山大学子探讨青年学子成才科研之路。物理学院院长梁作堂担任主持。

薛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他的个人简历,包括学习经历、工作经历、个人荣誉、科研工作以及人才培养,其中他特别提到了母校山东大学为其工作团队输入的优质人才。接着,他列出了人生中的几个大事件“25岁做爸爸,35岁升教授,41岁当院士,45岁儿子上大学”,他说,这是他认为的自己人生中最光彩、最值得纪念的一些事情,但是生活中总会遇到很多苦恼、挫折、失败甚至不幸,面对这些,他的体会就是:第一,要勤奋;第二,要乐观。

薛教授结合“二次考研失败”和“八年留学苦乐”的个人经历与同学们分享他的以上两点人生体会。他介绍说,在日本留学期间,导师的要求是“seven eleven”工作制,早上7点前必须到达,晚上11点前不许离开实验室,中午没有午休,在非常困的状态下还不允许犯一点错误,再加上语言不通,没有朋友,孤独、无助的他甚至都想放弃了。但他接着说,人越是在脆弱的时候越不能冷静思考,所以想要有所作为,在困难面前一定要冷静,冷静下来以后勇敢面对它,总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就像两次考研失败,一般的人就放弃了,但他靠着自己的乐观的心态,坚持下来了,所以成功了。他补充到,其实也正是“seven eleven”这么严格的工作制度培养了他勤奋向上的好习惯,他导师给他的评语就是“吃苦耐劳、异于常人”。

薛教授以他的座右铭“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努力是无限的……”结束演讲,他幽默、睿智的语言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同学们在提问环节踊跃提问,薛教授一一给予细致的解答。最后,梁作堂院长总结说,薛教授的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风格都非常值得我们青年人学习,他坚韧不拔的品格使大家受益匪浅。报告会到此圆满结束。

薛其坤,1963年生于山东蒙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先后在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和美国北卡罗来那州立大学物理系工作学习近8年。199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9年至2005年任中科院物理所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98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2004年因全同纳米团簇工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5年12月16日,41岁的薛其坤教授被增选为中科院院士。现任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物理系主任。(文/李昕茹 图/杨潇 鹿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