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关注

首页 / 最新关注 / 正文

第七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我校又创佳绩

发布日期:2010-10-09 浏览量:

9月25日至29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吉林大学、长春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七届“挑战杯”一汽-大众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在吉林大学落下帷幕。我校3支创业团队从来自全国(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地区)123所高校的182支决赛入围团队中脱颖而出,夺得2项金奖、1项银奖,并获得校级优秀组织奖,总成绩与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并列第一名,金奖获奖总数、获奖作品总数均居全国首位,这是我校继2006年成功承办第五届“挑战杯”飞利浦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得2项金奖、1项银奖之后,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又一次创造佳绩。

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卢雍政、全国学联主席齐兴达、团中央学校部部长李小豹,教育部、中国科协、吉林省、长春市有关领导出席了决赛开幕式及有关活动。校党委副书记方宏建出席了决赛开幕式、参观了参赛作品展览,并出席了大学校长创业教育论坛,做了题为《完善创业教育体系、搭建创业实践平台、推进学生创业教育》的论坛主题发言。

我校参赛代表团一行23人,由来自校团委,经济学院、管理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土建与水利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等学院的老师和同学组成,包括领队校团委书记王君松,现场指导教师校团委副书记周庆华、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张东升、管理学院张鸿萍副教授、土建与水利学院薛翊国副教授等。期间,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郑倩观摩了竞赛有关活动;校团委副书记周庆华参加了共青团创业教育工作座谈会,做了题为《教会学生学做自己人生的CEO》的会议发言;校团委科技创新中心主任吴天柱、翼农创业团队队长马赋杰还参加了内地、港澳学子创业文化沙龙。

本届竞赛共吸引了全国千余所高校、数百万大学生积极参与,共有来自大陆地区374所高校的640件作品入围全国复赛,来自内地115所高校的165件作品、港澳台地区8所高校的17件作品入围全国决赛。决赛作品涵盖农林畜牧、食品、生物医药、化工技术、环境科学、电子信息、材料、机械能源、服务咨询等各个领域。本届竞赛在往届“书面评审+秘密答辩”赛制的基础上首次增设了网络虚拟运营环节,让所有团队以网络模拟的方式亲身参与原材料采购、产品制造、市场推广销售、工商税务登记、借贷融资等创业实践过程,将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相结合,以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合作意识。

按照竞赛章程,每所高校最多能够推荐3件作品参加复赛,在7月底举行的复赛评审会中,我校推荐的3件作品全部入围决赛。8月初暑期期间,学校组织召开了决赛入围团队动员会,方宏建出席会议与大家亲切座谈,并就决赛准备工作向校团委、有关学院、参赛学生及指导教师提出了明确要求与殷切希望,大家克服时间紧、任务重、变化多的困难,白天训练网络虚拟运营、晚上训练秘密答辩,穿插进行文本修改、资料收集、市场调研和投资洽谈,期间,校团委和有关学院还组织专家指导会及模拟答辩会20余场次,备战工作进展顺利。决赛中,经过书面评审、网络虚拟运营、秘密答辩等多个环节的激烈角逐,由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等组成的翼农创业团队(作品:《山东翼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商业计划书》,第一作者: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07级本科生马赋杰,指导教师:袁东风、王兴元、张媛)、由土建与水利学院、管理学院等组成的安地创业团队(作品:《山东安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商业计划书》,第一作者:土建与水利学院2008级本科生张章一,指导教师:李术才、薛翊国、 、、、、 、、孙平)夺得金奖,由化学与化工学院、管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等组成的格瑞达创业团队(作品:《格瑞达环保染料有限责任公司商业计划书》,第一作者:化学与化工学院2008级本科生封玲珑,指导教师:郝爱友、任荣)获得银奖。

另悉,本届竞赛自2009年10月在我校启动以来,历时近一年,经过学校初赛、复赛、决赛,从初赛的403支团队到复赛的130支团队再到决赛的53支团队,学校推荐17支团队参加了山东省赛区竞赛,荣获特等奖5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3项,并最终推荐3支团队代表我校参加全国竞赛。山东大学团委始终贯彻“‘挑战杯’不仅仅是一项竞赛”的工作理念,积极打造面向全体学生的创业教育体系与面向创业精英的创业促进体系两个体系,在整个竞赛活动中举办了创业成长论坛、创业文化沙龙、创业系列培训、创业模拟答辩、创业精英训练营等一系列活动,共吸引5000余名本科生及研究生参与竞赛及活动全过程,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随着本届竞赛的落幕,由校团委着力打造的创业教育课程平台、创业教育孵化平台也初步显现。《KAB大学生创业基础》、《创业管理与实践》同时被确定为学校首批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通过三年的建设,创业课程体系有望覆盖30%的本科学生;在我校参加本届全国“挑战杯”决赛的3支团队中,就有两支团队创业项目来源于上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作品,充分体现了我校引导学生机会型、知识性创业的创业教育目标导向;在本届“挑战杯”竞赛校级特等奖获奖团队中,已有三支团队注册了公司,成功入驻山东大学学生创业实践中心,开始了实质性运做。(校团委 周庆华 吴天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