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关注

首页 / 最新关注 / 正文

暑期社会实践: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社会实践发展

发布日期:2010-08-28 浏览量:

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指出“创新是大学的生命力的源泉”。近年来,山东大学不断更新大学生创新教育理念,完善创新教育工作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山东大学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以“跨专业、跨学校、跨国际”和“在校学习、第二校园、海外学习、社会实践”为核心内容的“三跨越、四经历”人才培养举措。山大学子充分利用暑假时间,通过企业调研、岗位实习、模式创新、思维拓展等方式,在实践中践行创新理念,深入理解创新内涵。

践行科学发展理念,创新党员教育机制

思想理论工作是党员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活动中坚持紧密联系实际,践行科学发展观,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机制。

7月23日,山东大学青年理论学习研究会“践行科学发展 创新党员教育”党建专题调研团开始调研。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对企事业单位的走访,考查社会各界对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大学生党员的需求状况,改进现有的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

结合学科深入学习,企业实习小试锋芒

社会实践是山大学生重要的第二课堂,在第一课堂内学习专业知识,通过实习提高自身素质,有助于社会化能力的养成。山大学子将所学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创新应用,本次暑期社会实践中,多支实践团队深入基层,到企业中历练。

7月20日,材料学院“励翔”赴枣庄明润岗位体验团进入公司车间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试件的余高去除实习。在实习中,成员大胆创新,探索出了新的焊接余高去除方法,使得工作效率提高了20%,并且焊缝成形美观,便于定标画线,得到了公司的充分肯定。

爱心支教模式创新 兴趣课堂人本关怀

将支教的热情洒遍大江南北,让爱心滋润怀抱求学梦想的孩子。爱心支教,不仅播撒知识的种子,更在支教中,让兴趣引领课堂,让创新提升个人价值。

8月5日,生命学院“生命彩虹”支农支教调研团队在安徽省太湖县开始支教调研活动。面对南方洪水泛滥,实践团放弃以往的“当地学校集中授课”的模式,改为“小组外出定点授课”,即将团队成员分组轮流深入到农户家中,为孩子送去知识,最大程度的确保孩子的安全。

兴趣支教趣满课堂,创新管理学生做主人。7月13日至7月16日,“蒲公英”赴甘肃临夏支教队在吊滩小学进行的兴趣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在课堂上,让孩子们轻松愉悦的接受知识;在学生管理上,真正让每一名学生都成为主人翁——全体同学都参与到班级事务中,自主负责管理班级事务,成为班级的主人,锻炼自己的管理能力,提升自信心。

深入理解创新内涵 多方调研听取经验

深入基层,走进企业,聆听技术人员的讲解,让山大学子的暑期社会实践更为丰富多彩。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园区参观,加深了大家对创新内涵的理解。

信息学院组织同学们参加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的参观活动。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齐鲁软件园企业创新展厅,深入理解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的理念。

7月13日, “一心一益”大学生公益创业可行性调研团应邀参加2010中欧区域创新、创业与风险投资国际论坛论坛。调研团成员就大学生公益创业问题与相关专家进行沟通交流。其中,关于在山东大学建立公益创业校园孵化器等设想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肯定和支持。7月30日,“一心一益”调研团参加了北大——阳光公益创新国际研讨会,探讨 “公益创业”在中国发展问题。

关注青少年科技创新,重视人才培养

   重视科技后备人才培养,关注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培育科技新人。8月7日,“山东省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山东大学夏令营”闭营典礼在信息学院举行,标志着此次以科技创新教育为主题历时一周的夏令营活动落幕。

   “山东省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山东大学夏令营”是针对中学生的有关信息技术的科技创新教育拓展活动,旨在提高我省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夏令营期间,信息学院教授亲自授课,指导营员们的科技创新立项,为他们的科技创新实践保驾护航。

此外,信息学院 “山东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及教育资源匹配情况调研”将在省内开展调研,旨在提高我省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

 

社会实践没有止境,解放思想未有穷期,只有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才能形成新思路、拿出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经风历雨、培养能力,提升自身素质,使大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自信的面对挑战,在竞争中立足脚跟,不断的发展。(文/张景玲 赵卢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