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关注

首页 / 最新关注 / 正文

山东大学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全面启动

发布日期:2010-07-09 浏览量:

7月8日下午,山东大学“社会实践经历”教育工作总结交流会暨2010年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出发仪式在中心校区科学会堂举行。共青团山东省委副书记张辉,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方宏建、副校长樊丽明等出席了活动。

     会议表彰了2009年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和个人。与会嘉宾为16名省级优秀学生、8支优秀团队及10名优秀指导者颁发了证书。部分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成绩突出的学院就本学院的社会实践工作情况和工作经验进行了汇报,优秀指导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进行了发言。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胡金焱教授谈到,为扎实推进经济学院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经济学院“围绕培养目标,注重三个结合”“加强过程管理,把握三个环节”“突出经院特色,打造三种模式”。另外,胡金焱教授根据自己多年的学生工作经验,对学校课堂授课方面的一点建议及自己对学生社会实践的一些感受。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李赛强教授就“为学生成长服务,为学院发展服务,为学科建设服务”的学生工作宗旨做了社会实践工作汇报。他认为,社会实践就是这个服务的大舞台,要把它建设好、维护好。医学院副院长刘传勇教授则说,医学院从学院实际、学生实际角度规划设计了切实可行、效果显著的工作体系与组织模式,注重第一课堂的专业实践与第二课堂的社会实践的完美结合,并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各具特色的社会实践工作。作为社会实践优秀学生代表,研究生代表管理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金家宇、本科生代表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07级本科生王旭江分别就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做了简要介绍并谈了自己的感悟与经验。

启动仪式上,校党委副书记方宏建做了重要讲话。他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对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山东大学社会实践工作的团省委领导、为学生“社会实践经历”教育工作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即将出征、奔赴全国各地开展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亲切的问候。他说,在山东大学,社会实践不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学生课外活动,它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已经成为山东大学学生完成大学生活的一种方式,山东大学所倡导的道德性、思想性、创新性与特色性也在老师同学们参与社会实践、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不断得以彰显和发扬。另外,方宏建还代表提出了三点希望与要求,一要继续完善体制机制,不断加强社会实践的政策保障;二要发挥学院基础作用,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工作体系;三要激发同学参与热情,在火热的社会实践锻炼中提高素质,增长才干。当前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的历史特点,为青年人的成长成才创造了难得的机遇,方书记希望同学们用执着的梦想去引领,用敏锐的眼睛去观察,用灵巧的双手去创造,用踏实的双脚去践行,在实践的道路上走得矢志不渝、坚定有力。

樊丽明、张辉、方宏建先后为43支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校级立项团队、“调研山东”社会调查活动山东大学入选项目授旗。共青团山东省委常委、学校部部长、山东省学生联合会秘书长盖文兴;山东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曹宪忠,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曲明军,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研究生院副院长桑晓旻,教务处处长王仁卿,校团委书记王君松,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杜言敏,合作发展部校董会与教育基金会相关负责人,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分管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的副院长参加了仪式。

     2010年,山东大学团委连续第三年实施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立项资助计划,各单位组织的82支团队得到校级立项资助。各学院也相应实施了院级立项资助计划,668支团队得到院级立项资助;另有近256支团队将以自筹经费方式开展活动;加上入选团省委、大众日报社联合组织的2010大学生“调研山东”社会调查活动的14支团队,今年暑假,山东大学预计将有1020支各级各类团队奔赴全国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有超过1万名学生以团队形式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还将有2万名学生以分散形式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山东大学高度重视学生社会实践工作。2007至2010年,按照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设计,以及“三跨越四经历”人才培养举措的工作部署,山东大学分别开展了“社会实践经历”教育的制度建设年、基地建设年、质量提升年和课程建设年活动,在社会实践的组织模式、内容形式与参与质量上做出积极有效的探索,取得了突出的工作成绩和预期的育人效果。山东大学每年为社会实践成绩突出的毕业生颁发《社会实践经历(优秀)证书》。2010年,学校向374名有着丰富社会实践经历的毕业生颁发了《社会实践经历(优秀)证书》,其中博士研究生9名,硕士研究生57名,本科生308名。(文/李海雁 刘静 图/李金龙)

        

      

     

摄影:李晓娟 

摄影:李晓娟

    

摄影:李晓娟 

摄影:李晓娟

     

摄影:李晓娟 

摄影:李晓娟

     

摄影:李晓娟 

摄影:李晓娟

     

摄影:李晓娟 

摄影:李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