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下午,山东大学科学会堂座无虚席,“百家讲坛”的两位名嘴易中天、马瑞芳做客大家讲坛,给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对话。讲坛由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郑春主持。“穿上立领衫,你就成了易中天,今天山东大学科学会堂来了没穿立领衫,但却货真价实的易中天”,在马瑞芳老师的幽默介绍下,易中天与在场的观众亲切地打了招呼。老友见面,分外亲切,一上场,马瑞芳和易中天就纷纷妙语连珠,引发现场观众阵阵掌声。易中天现场赠送给牛运清、马瑞芳夫妇一副对联作为见面礼:“春和待清风,青柳直追白羽;室雅凭芳草,聊斋堪比红楼”。上下联分别暗藏“清”“芳”二字,除了表示对我国古代文化遗产《聊斋》《红楼梦》的珍视,也蕴含着对牛运清、马瑞芳老师学术研究价值的肯定,更寄予着他对这对学者夫妇美好感情的祝福。接下来,二人反串,分别就曹操和王熙凤两位人物展开“对话”。
乱世奸雄PK脂粉堆中的英雄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大英雄,甚或有人称之为奸雄;而王熙凤是荣国府的管家婆,甚或是毒蛇毒蝎。二人可被称为“坏得可爱”。两个人物的共同点之一便是笑,曹操是笑对人生磨难,而王熙凤面对坎坷磨难也总是带笑。易中天认为凤姐的人生同曹操相比呈现出更多的悲剧性,她从早期的飞扬跋扈到使用心计、权谋再到后期的心灰意冷,甚或被休、被平儿取代,整个人生走的是下坡路。马瑞芳谈到曹操从一个问题少年到爱国将领再到后期的霸气十足,野心越来越大,呈现出与王熙凤不同的人生轨迹。而易中天认为《红楼梦》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它其中塑造的人物都是行进中的,凤姐的形象不是始终如一的,而是不断变化行进的,这一点与曹操一致。在他看来,曹操的形象与凤姐相比更具丰富性,曹操不仅有文学形象,还有历史形象、民间形象,而凤姐只具有文学形象。
英雄殊途
曹操与凤姐何以走出如此迥异的人生轨迹?对此易中天做出了三点解释。首先,所处时代不同,《红楼梦》发生的背景是“凡鸟偏从末世来”的末世,作者的伟大之处在于在康乾盛世的一片歌舞升平、灯红酒绿中,看到末世没落,看到凤姐这个一等一的人才不能力挽狂澜。而曹操生于乱世,末世与乱世不同,乱世出英雄,乱世因乱而治。其次,曹操的命运由自己决定,而凤姐的命运操控在别人手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晚年曹操仍有如此雄心壮志,为荡平四海,一统天下而努力,他的命运由自己掌握。而凤姐的整个工作重心就是哄老太太开心,照顾好宝玉和王夫人,因为只有通过这个才能保住她的位子,马瑞芳在书中把凤姐比作“曝晒在冰山上的雌凤”,先天就决定了她失败的命运。最后,性别因素,在当时的男权社会里,女人再能干也是悲剧命运,女人越能干越是悲剧命运。凤姐最后落得“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的下场,与此也不无关系。本色、多彩是曹操与王熙凤两个人物的共同特点。
昔日同坛说历史,今又一台话经典
一个坦诚直率,直抒胸臆,敢于为曹操翻案;一个愿做《红楼梦》中的史湘云,魏晋风度,把酒临风,畅所欲言。马瑞芳笑称易中天是自己从《百家讲坛》上捡回来的弟弟,二人最早的对话始于2005年刚进《百家讲坛》时,一起吃15元的自助餐,一起聊天,高谈阔论。今天,二人同台对话,妙说三国,精点红楼,珠联璧合,正可谓:昔日同坛说历史,今又一台话经典。迸发智慧火花,展示大家风采,两位名嘴为观众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两位嘉宾与现场观众进行了互动,随后,在科学会堂举行了易中天、马瑞芳记者见面会,驻济媒体记者出席。(文/姜群姿 林佳梅 郭立伟 图/王积友 林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