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关注

首页 / 最新关注 / 正文

恰同学少年---杰出青年论坛:马斌录音稿

发布日期:2009-04-27 浏览量: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下午好,欢迎各位光临“恰同学少年”杰出青年论坛,今天我们为大家请到的这位嘉宾是一位地道的西北汉子,他非常的亲切踏实,热爱的是家乡的牛肉面和沙枣花,他是一位名主持,他形容自己的读报节目就像一碗热干面,便利快捷,还比较的有营养。相信在座的很多同学每天早上也是从这碗热干面开始一天,同时他还是一位麻辣教师,刻苦、勤奋、准时是他对自己学生最基本的要求,每天从五点之前叫醒同学的短信开始,他也开始一天的执教生活。今天我们请的嘉宾就是央视著名的节目主持人马斌先生。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他。

马斌问主持人:“你说,我说?”

主持人:“随便。”

刚才马老师已经看了同学们的问题,相信马老师会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当然在座的不管是新闻系的同学还是不是新闻系的同学,如果你关注第一时间的栏目或是你对成为一个未来传媒人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利用这一今天向马老师提问。

马斌拿着同学们的纸条说:今天我刚看了条子。

问: 今天的主题是杰出青年论坛,你认为你杰出在哪里?

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相信作为山东大学杰出青年论坛依然有足够的胸怀愿意接纳一个不杰出的人在这里聊天

问: 让我们等这么长时间结果就是回答问题呀?!

答: 如果你能耐心的在这坐下去我相信你一定会不虚此行。

问: 同学们很幸苦的从不同校区赶来,期待你精彩的演讲你却不做主题演讲。请问对此你做如何解释?

答: 我觉得我应该比你年长几岁啊,作为一个老大哥深深地给你们鞠三个躬我觉得可以做充分的解释了吧。是这样诸位。在单位时间里面做一个主题演讲确实是很麻烦。我想诸位同学我们共同来探讨,来聊聊天,我现在是不杰出。但我相信,因为我是从本科研究生到做现在做老师,我没有经验我有足够的教训和同学们分享我曾经的校园生活和现在的职场生活,可以吗?所以咱们大家就聊聊天

(马斌读纸条上的问题)请问,当你大学即将毕业时,面临着考研和就业几条路你是如何做出选择的?

马斌答: 我的祖籍是甘肃,91年参加高考。很不幸当年高考就落榜了,我就背着书包回到了中学里。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没有补习过的,我们当时要插班,老师会把成绩好的同学拉到班里去做插班生。我去的第一天班主任对我特别好,对我说:“马斌过来过来,站在前面向同学们说说落榜是什么滋味。”

很屈辱啊,同学们。我第二年是以上人大法律系的分数再次考入广播学院之后,我们班的老大老二老四老五老六老七老八都长得玉树临风。我当时就很自卑,觉得自己完了完了。我曾经问过自己一个问题。我给我父母写了一封长信,当时我本以为如果我从广播学院毕业后可以回银川电视台播宁夏新闻。对于我爸妈来说已经足够满足了。因为我爷爷是一位骆驼客。而我奶奶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劳动妇女,前两天我和河北一个做读书节目的朋友在聊天,我们又谈到了张贤亮。到现在为止我还很喜欢张贤亮的小说,尤其是《绿化树》中的马樱花。马樱花性格和形象的描写非常像我的奶奶。当时就想我的父亲是一个汽车修理工,等我母亲是我们中学院里的炊事员。因为她是初中毕业有点文化,就在给学生们卖饭票,后来学生不住校就没食堂了,用现在话说就是我母亲下岗了,基本是在90、91年的时候,那时候她没活干了。所以对我的家庭来说我是家中祖宗八辈的第一个大学生,如果我能考上宁夏大学就已经很不错了,但是我考上了北京的大学。如果毕业之后回到家里能够在家播一下新闻,就足以出头露脸光宗耀祖了。但是很不幸我考到广院去了,所以我给我父母写封长信说,当时你们想把儿子送上东去的列车,可能毕业后会回到家乡。

后来我就分析我屋里的八个兄弟,我就问我自己如果十年之后我从宁夏回到北京,看到同学们都干得很优秀,我能否忍受这种寂寞。我在不停的问自己,后来我发现我真的是忍受不了这种寂寞。于是我就想办法就分析我的长板和短板。我的短板是我家里没钱,爸妈没有关系,什么都依靠自己。我唯一的长板就是考研究生,当时在九十年代广播学院播音系,学生分配都非常好,都不用去考研,我在想我如果考研是不是就获得一个有其他长板的本科同学共同面临的一个选择的机会。

我在1996年大四毕业考研,1995年十一月三号跟别人打架,当时上午十点多打架,中午十二点说要开除后来折腾来折腾去一直等到96年年初1月才说不开除,这样我大学第一次考研就耽误了,于是在大学毕业后我成了“京漂”我漂了三年考了四次研,到1999年我才考上研究生。这个过程虽然非常艰难,但我想如果有一天我能考上,我朋友跟我说,如果你去卖保险卖房子凭你这张三寸不烂之舌,应该是衣食无忧。但是我真的没有选(这条路),包括今天中午我跟一个济南媒体朋友在聊天,我一看到摄像机就特别兴奋,我在北京漂着曾做过两年娱记的摄像,还曾经拍过蔡依林。所以说当时我之所以选择考研是因为实在没有别的渠道可以使我坚定的走下去。有个体验可以跟大家分享,第一年没考上,我说告诉自己不要紧,因为我打架了耽误了。第二年没考上我坐在研招办的台阶上想“咦,我怎么没考上呢?我不会是这样的,我再考一年。”第三年就对自己提出了一个很大的质疑“我真的不适合考试吗?我学习真的不好吗?”等到第四年考上研究生,大概是1999年初吧,我的人已处于崩溃的边缘了,好在否极泰来了。终于考上了,这才走到今天。所以我想对同学们说,自己就业还是考研,我觉得还是以现实的自己方方面面的能力,将来的目标,包括自己实际的综合实力的对比中作出最佳的选择。这个是因人而异的。这样说可以吗?

马斌说: 其实是诸位,我建议把话筒给现场的朋友,有什么问题就就问不用纸条行不行?

问: 马斌哥今天非常高兴见到您,非常喜欢您的节目《第一时间》。我想问问你最近在干什么?

答: 我还在“马斌读报”和在广播学院当老师。

问题:你的“马斌读报”和“第一时间”有什么要补充改进的吗?

一直在马斌读报,已经五年了。事实上以前的新闻传媒是很浮躁的,尤其是主持这一行的我经常跟我的学生说,学播音主持和做新闻主持。是一件特别浅薄的很危险的一件事,恰好我们需要一种恒定的东西坚持下来。一个节目做五年做二十年这才刚刚起步,如果一个节目做了十年二十年这才是很棒的节目。我今天中午在回答记者时说,我们现在处于社会急剧分化的过程之中,作为一个主流媒体,我们的立脚是大众民生,我们得保证什么的新闻才是是有用的,需要我们去为大众拨云见日,我觉得我们有一个很优秀的团队,优秀的团队文化,同时团队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产力。在这两点基础上,我只要健康不出问题,只要能一直做下去,我相信我们的节目会一直做下去,经久不衰。所以一个在职场中非常优秀的人,一定要学会“剩者为王”。

问: 请结合你的人生经历谈谈对传媒的理解,你觉得怎样才能做好一个合格的传媒人呢?你自己又是怎样一个传媒人呢?

马斌回答 首先传媒就是“传者和受者”传者和受着之间的渠道有各种方式,比如说声音、结绳记事,纸质、电子IT传媒。那么首端和终端就是传者和受着。说到底就是用人话说人事。现在很多纷繁复杂的事情。在这个时候一切当以人为本是以什么为本,是以公民为本,以大众为本,还是以少数利益集团代表为本,以官僚为本?最近发生很多事情,你比如说中石油的老总说最近天然气会涨价他说不归我管,那是发改委管,实际他是在放风。主流媒体怎样看石油涨价。比如说我们现在所说的房地产,我们发现中国房产价格非常非常高,高,高在哪里为什么这么高?这就关系到如何在利益和道德之间选择,你应该为百姓宣传什么,让百姓明白一些事情,为他们拨云见日。

主持人:我们在现场做一个民意小调查吧,请用一个词来形容马老师或马老师的节目,

“睿智”(马斌说其实我也很笨拙)

“一针见血”

马斌说:一针见血,点一下疼死了去不见血那叫内伤,那才厉害呢,有内伤却看不到血,这跟城管防暴手册是一个道理

:有人说央视是一个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请问你想不想出来呢?

:是这样的,去年在南方周末做过一个调查, 白岩松曾说,在体制中的坚守要比走出去闯出去创新更难得。在这一情况下,我们不仅可以保存自己还可以利用之一平台为公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经常对自己说,忍住寂寞,忍住别人对你的猜忌等等,这个过程本身都有围城,关键是你在围城里做了什么。

问:你怎么看待您的读报和杨锦麟的读报?

凤凰资讯台的读报节目,其实但大家注意凤凰卫视是以一个商业电台的形式出现在观众面前的。第一点,央视代表的是中国政府的意见,凤凰是一个在香港注册的电视台,仅代表一家之言。

第二点,凤凰的话语空间要比央视的大。

第三点,凤凰卫视的读报主持人,一个老读报人,他工作的视角和方向要比我开阔。但是我普通话比他好,比他年轻。

问:马先生您好,欢迎您来到山大。我想问一个问题就是前两天我从手机报上看到金像奖在颁奖的时候在颁奖仪式上关于汤唯的镜头都被剪掉了,我想知道作为央视为什么剪掉汤唯的镜头而没有剪掉梁朝伟的镜头,我认为如果这件事情受到批评时他们两个应该同时受到批评,为什么对于作为女性的汤唯,央视对她如此的严格?”

:“实话实说啊,《色戒》我没看过,但大概的故事意思我知道。汤唯长什么样我也搞不清楚,反正长的比较漂亮,这个问题我在网上也看到过,被切来切去的,《色戒》实际上让我感觉很愤怒的影片,比如这两天在演《南京!南京!》我刚才也看过简介,这两天在网上正在炒作的是湖南电视台副台长在网络上公开叫板陆川,陆川是我私人的朋友,他的《南京!南京!》在前期初编后邀我们圈里面的人在看,当时我强烈质疑陆川。第二,我想拿这个举例说我对《色戒》的看法,《南京!南京!》当时我们在小圈内看,因为我和陆川是私人朋友,我当时就质疑他:我说,你为什么把电影拍成这样,它是试图以一个日本士兵的视角,首先日本士兵是教会出身,然后又受过良好的比如说人性教育,他参加南京战役以后,从不杀人到杀人到杀人狂到最后自己精神崩溃就死了。我说,你为什么要拍成这样?他说,他试图以一个国际视角来告诉人们南京屠杀是什么。我说,国际视角你一定要选择一个日本兵吗?如果一个日本兵最后自杀只有几种可能:第一,是日本军国主义做的不到家居然还有落网之鱼,因为自己杀人最后惭愧自杀了。第二,如果这个日本兵是自杀的是不是说明这个日本兵人格存在缺陷,因为人处在杀人的疯狂时期是无以附加的,你指望他良心发现是不太可能的。第三,陆川是这样说的,我是希望引起日本当代人对战争的反省。我说,调查显示,日本人有没有像中国人像你一样试图来反思,拿中国人的视角进行反思?他说,没有。那我说,那你做这个片子指望上日本人对战争的反思,你岂不是一相情愿。还想拿文化话语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后来呢,其实我跟你(观众)举个例子,从片子的一开始是一部分部队在阻击,一部分国民党兵冲锋。我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拍,他说,这是历史的真实。我说,为什么?他说,这个我查过,当时军队指挥系统混乱,于是有一部分人认为出城,有一部分人认为进城,双方为了生死一线大战。我说,这是你的写实吧。他说,是写实。好,那你为什么日本兵自杀时用大写意,不断用慢镜头描写日本人的死,这是不是用的写意呀?那么为什么你试图写实的表达作品,给日本人的死你要写意,还有拉贝,为什么在拉贝下跪时你轻轻的用远景疏远拉贝,他试图让每个人日本兵都从仁智的视角来解释,那么中国人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后来把我讲的片子全都给剪掉,后来有什么发布活动我都不参加了,但我们私人是很好的朋友。《色戒》我不太了解具体情节,但是《色戒》一定美化了我们曾经历史定论的坏人,《色戒》男主人公是汉奸吧,没错吧?这是历史定论的。如果试图用一个人性朴实的价值来美化一个汉奸。这是一个绝对错误的历史立场。因此我特别同意你的观点,不止连汤唯,应该连梁朝伟也应该被剪掉。

马斌说:能问点尖锐的问题吗?你的问题尖锐吗?

问:我想问你一个特别小的问题,就是我以前时候总是看你的《第一时间·马斌读报》然后很有意思的现象是,你总是摆一杯水在桌子上,而且最有意思的是每天这装水的杯子都不一样,所以在《马斌读报》里面我们不仅看到了各式各样的新闻,也看到了各式各样漂亮的杯子。我想问你一下这些经过你用的这些杯子都去了哪里?他们是不是身价倍涨?而且我很想知道你为什么每天换一个杯子这样的用意是什么?

答:这个跟大家解释一下,这个是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来说的,因为我的节目是在2003年才开播的,那时候整个台里没有任何前期宣传,台里的这个节目编导把它放在早间说这个节目行就活,不行就死掉。没有做任何宣传,因此大家没有在早晨七点看中央电视台二套早间节目的习惯,所以我必须找一个细节,你比如说现在此时此刻我跟诸位聊的特别没劲特别没劲,突然,我裸奔了,你们会觉得怎么样呢?一定会吸引你。所以我必须找一些反常的东西来吸引观众,所以当初我就设计首先我要穿彩色衬衫我要系领带,然后我要放杯子这里有一点就是说,有时候在你身上的反常异象是一种特别重要的方式,因为在中国的电视节目里包括国际上的电视节目里,放杯子是太平常不过的事了,但是几乎是百分之百杯子里面是没有水的,几乎百分之百放着的杯子是没有动的杯子,没有人喝这水的。好,你们不喝我喝,于是呢我在每天节目开始时,我就当众喝一口。于是有人说,哇,这人怎么喝水呀?我看有观众发短信说,今儿敢喝水,明儿他敢端碗馄饨上来。然后呢有位北京市公安局退休老干部到处告我,说,什么人讲话才能喝水?领导讲话时才能喝水。你凭什么讲话喝水啊?那么观众在十几分钟内他都关注你什么,许多观众就好奇:他怎么今天喝水啊?所以就互相转告“你看二套早晨那个节目主持喝水。”喝水喝水,好多人来看我喝水,但是看着看着我就不让你看我喝水了,是让你看我喝谁之外我说什么了,我怎么说,就吸引了观众。现在我也不怎么喝水了,其实我没那么渴。但是茶杯和领带颜色搭在一块,这也是从电视传播表达手段的现受众心理,因为大家会觉得,咦,今天有红的明天会有什么颜色呢?到明天一看,哟!他怎么用蓝的了,而且是蓝领带蓝杯子。偶尔也差故了。观众也会想他怎么差故了怎么不顺呢?但有一点,诸位从受众心理你们看电影会有这种感觉,在看电影的时候你的注意力会游离于主题和情节,会观察一些细枝末节,所以在网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量的穿帮图片被发现,但并不妨碍你的眼球,它并没有离开这个屏幕,也就是说,并不妨碍我的收视率,暂时走神但是他还会回到我的主题上,有利于节目继续进行。这是从受众心理上电视传播的一个技术手段。”

问:“央视大楼着火后民间有很多幸灾乐祸的说法,那您如何看待目前央视在民间的形象?”

答:“关于央视大楼着火的问题,这个我相信大家都很感兴趣,是吧?我在跟央视媒体朋友讨论为什么央视大楼在着火以后,民间有很多特别有意思的说法。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首先来自于央视的建筑风格,大家想一想近几年我们城市我们经济快速发展,我们仿佛是在高速运转的情况下,我们很多决策尤其是公共决策部门决策城市建设是个问题。我想说,诸位可能去过北京,包括在网上看的,以这次奥运为代表的北京有一堆建筑垃圾,这种建筑垃圾被国外人认为中国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成了国外建筑师的试验场。其实,国外很多大的城市已经不愿意采用的建筑方式,但是在中国人眼里是引以为豪的。以央视的楼为代表,比如独特的造型,比如玻璃幕墙。玻璃幕墙在国外已经不做这个了,因为光污染很厉害,对于高层建筑来说,楼层越高它的防火成本越高。这都没有问题的,对吧?它本身就不符合环保节能要求。建筑风格本身不符合我们中国人的传统审美。包括我说的这些建筑,被一些建筑专家成为建筑霸权主义。央视的建筑风格,如果有人站在楼顶俯瞰整个北京城那是何等的感觉?所以说,央视的建筑风格本身不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审美。第二点,我想说的是,央视发生这个事件以后,其实岂止是央视,诸位你们现在还有人读《人民日报》吗?有人看《光明日报》吗?有人看比如说《工人日报》吗?很少有人看了。因为在传统话语情况下,一些主流媒体由于技术的原因和传媒特点的原因影响力在逐渐的减小。包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您可能听调频,您可能没听它的节目。央视作为传媒特点,电视传播是主流,他可能影响力很大,所以,央视承载着传统话语环境之下传统媒体的特点,借助于先进的技术手段央视就更加广泛就更加加强。因此人们对央视大楼的各种很有意思的想法,我个人认为是与我们现在的我们整个传播宣传体制的整体特点有关。现在呢,值得欣喜的一点是高层之内已经不叫宣传一词了,叫掌握传播的技术与艺术,这种名词概念的转换意味着我们可能将用更科学的人们更易接受的传播方法来表达。这是第二点。第三点,你发现没有,当公众可以拿一个曾经高高在上的主流媒体比如说在七十年代六十年代如果谁敢拿中国人民广播电台开玩笑,你等着吧,各位理解吗?我是说比如刘翔这次退赛,我最佩服的是刘建龙当时说过的一句话,他有权利选择放弃。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充分自信的表达,我们已经不需要以体育赛事中一个人的胜利来增给民族信心打一个强行针,我们不需要这样。那么我想说的第三点就是当公众可以拿一个主流媒体开玩笑乐呵一下时,本省就证明我们现在的社会更加多元、更加开放、更加平等。要善于从消极上找积极地智慧。

主持人: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的现场提问环节就到这里。不过我想大家一定想感受一下现场版的“马斌读报”,马老师这次也带来了他的新书,那我们能不能选一段博客让马斌老师读博。只有山大有,好不好?

马斌:里面有一篇文章是《沙枣花》,因为我是在西北长大的,这个是我那天喝太多酒了,晚上敲了俩小时把它敲出来的,因为我是“二指禅”它确实是我人喝完酒大醉后内心那种情感,我知道这里有学中文的同学,我的文笔很臭,但我尽量和大家分享。

主持人:我想作为青年一代,大家的感觉和理解非常敏锐,我想大家也在不知不觉中会发现我们已经有了更多的话语权,或者说我们在新闻在其他报纸上拥有了更多的自由,我想这些也与我们的前辈一代代传媒人的努力是非不开的。在座的有许多事新闻或中文的同学,大家也都是未来的传媒人,那么我想现在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感谢我们的前辈为我们做出的贡献,也对我们自己来个鼓励,希望在未来我们可以为我们自己的传媒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附《沙枣花》

沙枣花

           马斌

我是绝对不愿意让那曾经的淡淡的悠香的有一些微黄的沙枣花只成为我的记忆中的一个意象的。到现在我在纳闷,为什么这个“沙”居然不是“砂”这个字呢。

我一直被一种奇妙的感觉所萦绕。气味这个东西似乎可以唤起很久很久以前的记忆。后来我知道人们是可能记忆住一种气味的,尽管它是无法用语言和文字描述出来的。

沙枣花的香,是有一种淡淡的奶香的,我不知道是不是和我小时候喝不上牛奶有关系,总之那种油脂般的味道或隐或现的老是出现在我的感觉中。以至我现在偶尔回到家乡,都不能去折下一枝沙枣花当真地去闻一下,说真的,我怕的不是这种味道,我怕的是自己后来杜撰的。

似乎还有一种干涩,缺乏水分的,甚至能够感觉的颗粒或者是粉尘一样的的味道。沙枣花很小,小得它不能够独立成章,它们必须一串一串的聚在一块儿,才有足够的气力,把香味沁人心脾。个体在这里是微不足道的,它们点缀在深绿的沙枣叶丛中,轻描淡写的那么一点儿黄,顿时生动起来。沙枣叶的背面是粉尘一样的一层白,混同在西北的干涸、裂白的大地中,也没有什么的不妥。

于是,在枝桠的丛林中,大家期盼着果实有些成熟的样子,可是小小的沙枣果,偏偏就是不争气,清涩地固执地把持着它的青春。这时候,沙枣花已经老去,显得不合时宜,唯一能够觉得它还是美丽的,只能低头去环顾主干的沧桑的树皮了。

沙枣的树皮,就象陈逸飞油画中父亲的脸一样,镇定地迎接着风霜雪雨。棕色的树皮没有流畅和华丽,也没有足够的生气,它赋予这棵树一种独有的从容和镇定。到是相比之下,成穗的沙枣花立刻妩媚了起来。

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映衬啊,在西北的蓝天和白云下,沙枣花就这样盛开着,等待着秋天的到来。

秋天是用沙枣花的凋谢和枯黄换来了丰收的票根,每一次的翩然落地,仿佛是为了交换天空的一片透亮,就这样,一朵一朵的飘向树根,一朵一朵的汇入沙土,一朵一朵的浸入沙土中,仰望枝头已经是硕果累累了。

生命的循环大致如此,除了叶片的些许绿色,甚至感觉不到更多的水的存在,甚至连沙枣本身也是没有一点点湿漉漉的意味。

但就是这样的弯弯曲曲的沙枣树,他竟然在路旁顽强地矗立着,尽管他的曲线有些调皮和柔媚,只要一看到他树干的棕色的树皮,就可以断定不能再用“她”来形容这个家伙了。我说的是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男人。

沙枣树下,总有爷爷的身影,一副睡影,一杯酽茶,一个苍蝇拍,和一脸的沧桑。爷爷是一个骆驼客,他的生命让他有理由享受这一份沙枣的花香。总是想起童年的沙枣花香,总是有爷爷的印象浮现,总是那么一幅童话般的景象在我心头萦绕着,我觉得这比安徒生的童话还要美。那时,我觉得爷爷的牙是骨头作的,后来才知道那是因为爷爷常年不刷牙,喝茶,抽烟,牙有了颜色。爷爷会镇定的在沙枣树下,轻轻起拍,轻轻落拍,一个可恶的苍蝇就被我英勇的爷爷消灭了。

那是我童年的英雄。他能够在秋风来的时候爬上房顶,到达最接近沙枣果的地方,潇洒地挥动手中的长杆,让果实扑我的面门而来,我仰望高处,仰望着我的爷爷。

   我的成人礼好象就是在爷爷的怀里完成的,我总是巴望着,有一天,我也能够象他一样,爬上屋顶,去向我祖先一样挥竿而就的时候,我就是男人了!和奶奶、弟弟俯首捡拾地下的沙枣的时候,我是可以乖乖地间或地抬起头端详我的祖父的。但是,只是这一次而已。我不能允许我再仰望其他的男人,我可以静静地等候,于是,我学会了忍耐。

灯红酒绿的场景过后,我又回到了宁夏一个叫做叶盛的黄河渡口,看着他的魂灵的漂过,我相信只要我看到了淡黄的沙枣花香,爷爷就在我的身旁。爷爷那时是想不到他的孙儿有今日的生活,年三十的那天,他撕下沙枣树皮,用锤子轻轻砸着一缕一缕的坚韧的树皮,捻动着粗糙的手指为我和弟弟编织着一个个炮捻。那是我们的专利,放鞭炮的时候我和弟弟根本不用吸烟和用烟头点炮了。

   沙枣的金黄,到现在还是那么的夺目,她没有艳丽,没有华贵,没有丰润,没有纤巧,没有可人,没有润泽,没有矜持,没有优越,没有娇嗔,没有做作,没有蛮横,没有……没有城市里花朵所有的缺陷,只是静静地挂在枝梢。似乎也没有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