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为进一步激发我校团干部爱党报国情怀、增强爱校荣校意识,校团委组织工作负责人李齐同兼职团干部全体成员于10月20日来到山东大学新建校史馆,在历史的年轮中感悟着山大情怀,汲取着山大精神的滋养。缓步进入展厅,在志愿者王晓涵的讲解下,一幅跌宕起伏、波兰壮阔的山大画卷徐徐铺展开来。

“图强而生 立为国育贤初心”
“感而思奋,穷而思通。”第一主题展厅中的故事里,《山东大学堂章程》与山东大学在中华民族凛冽的寒冬中悄然绽放。从山东大学堂到省立山东大学,初生的山东大学几经离合,但“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却始终被先贤奉为圭臬。王寿彭对季羡林的教诲与呵护之情令在场团干部们为之动容,“为国育贤”的建校初衷、立志培养硕学闳才的育人使命、“正心术、敦品行、明伦理、识大体”的殷殷期盼,都在诞生之际深深融入了山大的血脉。

“汇揽英才 铸山大光辉岁月”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第二展厅里,1928-1949的二十年间,山大在青岛的海岸边写下了战火纷飞里的动人诗章。臧克家在这里以数学零分被闻一多破格录取,宋君复在这里推动着中国健儿走向奥运舞台,赵太侔校长在这里延揽才俊、奏响文理相融的和鸣……
黄海潮涌,东风徐来。第三展厅里,新中国和煦的春风唤醒着山大的新生。毛泽东《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将大家拉回了那段拥有“冯陆高萧”与“八马同槽”的悠悠岁月,一位位文史大家的光芒穿过数十载的光阴,现如今仍熠熠生辉。束星北、童第周等理工科学者如繁星点缀,共同缔造出了山大的崭新气派。
短短数十年间两度的学术辉煌,成就了属于山大的黄金时代。望着一本本承载着民族文化的《文史哲》,纷纷的驻足与留恋成为了大家对那段熠熠校史最真切的怀想。


“砥砺前行 守坚韧崇实品格”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第四展厅里的山大再次回到了泰山脚下的泉城怀抱,“搬一所老校比建一所新校更难。” “我们的经费能多花在这基础上一分,这一分便有他百年的价值,文化的贡献。”在屏幕上看着恢弘的山大校园,杨振声校长与山大白手起家时的执着与坚决在此刻更显珍贵,成仿吾校长与山大重返济南时一手艰苦建立新校,一手紧抓教学的辛酸与坚韧更让人动容。

“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潘承洞摘取的数学王冠、蒋民华的晶体研究突破、邓从豪的超前配位场理论、郭贻诚为现代电磁学的奠基,一穷二白的年代,无数师生以行动诠释着山大人的坚韧与求实。站在几度更迭的山大校牌字前,峥嵘岁月中的璀璨成就深深撼动着在场的每一位同学。

“继往开来 谱写世纪跨越华章”
沧海横流显本色,世纪耕耘成华章。最后的两个展厅里,大家与山大一同从院系分离、结构调整的一路波折中走出来,根植齐鲁沃土的山大以更加包容的再次姿态迎来了新的辉煌。汉籍合璧、儒学周易与马克思主义灿若北辰,文化自信照亮民族未来;“彭最大值原理”、密码算法、等离子体的新理论走向世界,前沿理论阵地不断延展;火星尘暴在轨预测、晶体材料研发制备、隧道灾害预警治理助力大国工程,产业技术突破引领时代潮流;破解生殖难题、创新心血管疾病诊断、打破人工模肺技术壁垒,医学进步筑起健康安居的坚固长城。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看着山大瞬间墙上属于每一个山大人的一张张照片,新冠疫情当前的白衣执甲像极了当年医学学子入朝抗战的英勇无畏,广阔乡野间为着全面小康的扎根生长正回应着荒漠戈壁里为着“两弹一星”的呕心沥血,从“海鸥剧社”到校长思政大课堂,从南下请愿到连接着山大与前线的“双心”相连,历史凝结而成山大的基因传承了120个春秋,从未断绝。

走出展厅,大家再次来到山东大学新建校史馆庄严肃穆的前厅里,墙壁上的一条条时间轴诉说着山东大学120年里的开拓、坚守与奉献,“为国育贤”的牌匾还在指引着山东大学循着家国天下的梦想奋力前行。本次参观后,广大校团委兼职团干部也必将更加自觉地传承“家国情怀、担当精神、崇实品格、创新素养”的山大基因,进一步增强做山大人的自豪感,更紧密地团结好广大青年学生,为实现我校一流建设和民族复兴梦想贡献更蓬勃的青春力量。
文/董乃舟
部分文字材料来源于山东大学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