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美是初见。我们因‘疫’相遇,因诚而聚。”隔离期间,我们收到了来自济南市天桥区的一封信。手捧着这封书信,隔离期间一幕幕逐渐在眼前浮现。厚重的防护服隔绝了病毒,但隔绝不了人间真情的涌现。每天无微不至的守候,让我们与天桥结下了不解之缘。
故事开始于2022年5月2日的那一天,那是迷迷糊糊、匆匆忙忙的我们和“圆圆滚滚”、“白白胖胖”的他们的第一次相遇。从扫码加入隔离人员群聊的那一刻起,消息提示音就一直滴滴地在响在耳畔,从来没有中断过。“网络信号不好,可以麻烦您来看一下吗?”“您好,房间里的矿泉水喝完了。”“不小心把手划破了,请问您有酒精和棉签吗?”成百上千条的聊天记录无一不在印证着“事事有着落,句句有回应”的承诺誓言。早睡早起的谆谆叮嘱、营养均衡的一日三餐、凌晨六点的核酸检测、马不停蹄的物资配送……作为疫情防控人员的他们,眼角斑驳着疫情防控的毅然决然,一身铿锵有力的医者轩昂;但当面对我们时,他们化身最可爱的大白,用无微不至和心细照料为我们撑起了一片晴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隔离点不再是寂寞孤岛,而是四季流转的花园。


温柔的歌儿不仅温暖了冰凉的双手,更驱散了心头的阴霾。一阵清脆的敲门声,紧接着一个厚厚的信封被递到眼前:情深意重的信件满怀期待与祝福,灵动活泼的“天天桥桥”在指尖起舞跳跃,古色古香的词话书签勾勒着济水之南的水墨画卷……有一张玫红烫金的阅读年卡静静地躺在手心。天桥人民正在用缕缕书香永远地守护、陪伴着我们。

然而故事并没有就此戛然而止,我们与天桥的相遇相知早已深深地烙印在心里。1958年,毛主席视察天桥时称赞道“这是一个少有的好地方。”放眼望去,黄河之畔山娇水媚、钟灵毓秀;怀古诵今,齐鲁会盟之地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前有秦琼勇武过人,后有云庄千古奇叹。唤醒文化记忆,晚商青铜、西汉陶俑历经千年穿越时空,标山钟鼓楼、苗南海故居见证岁月沧桑;追寻红色基因,北园人民公社之景历历在目,毛主席周总理视察时的伟岸身影、灼灼精神仍深深刻在人们心中。如今的天桥区产业布局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现代都市农业蓬勃发展,正在全力打造新时代现代化天桥新区。感谢天桥区对301位山东大学师生隔离期间的悉心照料,我们会把这份温暖铭记于心,用青春活力助力天桥发展,汇入新时代茫茫九流之中,勇跃奔腾,为波涛汹涌的黄河再填一份蓬勃!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在山东大学新冠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天桥人民逆行而上、冲锋在前,各方人员守望相助、真情奉献,共同书写了济水之南的温情诗篇。最后,我们想真挚地道一句感谢:“感谢您这段时间的照顾!您辛苦了!”
愿四海疫情已终,疾患永散,中华再现河清海晏,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