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而封闭的校园
有这样一群“逆行者”
他们舍小家、为大家
驻守校园
与学生同吃同住
共同筑起抗疫的围墙
他们用行动
践行共青团干部的使命与担当
构建青春最美的图画
舍我其谁,青春向阳生长
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赵海慧
疫情初发时,赵海慧因小区封控,很多工作细节及纪律问题只能通过线上进行。封控解除后,虽然也担心孩子的学习情况,但作为毕业年级辅导员的赵海慧依然坚定地返回了学校。返校后,各种问题迎面而至。大四毕业班学生情况复杂,学生管理工作难度与挑战并存。
每天赵海慧要排查摸清学生位置、自身健康状态等,同时安排线上值班员,每日按时报送打卡和参检情况。应急事件处理方面,她充分掌握学生的需求,及时解决了学生考研复试场地问题、购买药品及电脑维修等事件。同时关注校外同学所在地区疫情发展情况和健康状况,反复强调有任何问题都需及时报备。
在这种特殊时期,每次班会查寝,和同学们聊聊天、问问情况,看看同学们极具感染力的笑容,是赵海慧一天中最治愈、最欢乐的时刻。视频里,校内同学一边笑着挥手,说着老师辛苦了,一边在聊天中发小红花。校外的同学也会提醒赵海慧:老师注意身体,别太操劳。
“舍我其谁,保家国安康”。他们是坚守者,也是奉献者,用一道道团结的身影支撑起一张坚硬的防疫“围墙”。让这一个春天、让每一个春天,都依旧明媚而灿烂,沐浴着温暖向阳生长。
共克时艰,守护平安见初心
齐鲁交通学院团委书记 张超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在这段春夏之交的时期,突如起来的疫情打破了原有平静的生活,一个多月的抗疫生活,让齐鲁交通学院团委书记王超对自己的工作、事业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
穿上“大白”,做一名志愿者。为了确保兴隆山校区核酸检测工作有序进行,王超和同事们化身“大白”与医务人员并肩作战,奋战在学校师生全员核酸检测工作的一线,做好核酸检测信息登记工作,组织师生按防疫要求间隔有序排队,维持核酸检测秩序,并认真叮嘱大家做好个人防护。
作为辅导员,心系学生,努力完成每一份工作。校园封控之后,他第一时间奔赴兴隆山校区,工作中,他精细化管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做好学院志愿者报名汇总、培训等工作,高效完成各类物资发放工作,疏通交流渠道,做到消息及时、反应迅速,及时反馈、解决学生的各项需求,尽力让每一位同学舒心、畅心、安心。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学生文体活动。为丰富在校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王超积极组织开展“守护校园勇担当”兴隆山校区主题升旗仪式、建团一百周年集体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奋发学习、练就本领,在祖国需要的地方贡献青春力量。组织“乐动心声、跃动心声”操场音乐节、“跃动山大”乒乓球竞赛、“云观影、同抗疫”线上观影等活动,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通过活动树立积极健康的乐观心态,牢牢坚定战胜疫情、共克时艰的信心与决心。
疫路同心,书写青春的美好
软件学院团委负责人 邵一丹
入住学生宿舍的第一天,邵一丹和学生们畅聊封校后的感受,一位学生的话让她感慨万分,学生说:“老师,封校之初我看到一些人往外走,你们还不顾一切地向里走。”在邵一丹看来,辅导员可能是谁的父母、谁的儿女、谁的爱人,但是此时此刻,他们只能做逆向冲锋的战士。在日复一日的信息摸排中、苦口婆心的情绪疏导中、紧急事件的排忧解难中、她更坚定地和学生们站在一起,同心抗疫、共克时艰。用心、用情、用力的付出也得到了学生最暖心的回馈。学生结伴把自己的小存货包裹成袋递到她手中,跟她说:“丹姐,生活上有什么缺的就只管跟我们说”,亦或者是晚上收到学生的微信,“丹姐,我们宿舍备了好多零食,一起来吃吧”。这份守护不仅仅是“有事找辅导员,我都在”的坚定许诺,也是“老师我们也在牵挂着您”的暖心感动,更变成了师生之间亦师亦友、双向奔赴的平凡美好。
“疫路同心,志愿先行”是软件学院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的响亮口号和共同信仰。作为学院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的联络人,邵一丹在校团委和院党委的领导下抢前抓早,编写《校园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方案》,组建临时党支部和志愿服务队,接收400余份志愿申请书,完备《疫情防控志愿者信息台账》,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战。正是有前期的万全准备,才让志愿者们在火线战场上闻令而动、迅速集结、高效工作。在有条不紊的秩序维持中,挥汗如雨的物资搬运中,身体力行的环境维护中,这些“红马甲”用躬身实践为学校防疫工作奉献青春力量。
作为学院团委负责人,如何在特殊时期引导学生“动起来、活起来、乐起来”成为了摆在她面前的思考题。邵一丹和同事们集思广益、大胆尝试、全新突破,以“五育并举”为引领,坚持“铸魂”“启智”“强身”“润心”“尚行”五位一体人才培养目标,开展“春日有信,花开有期”系列活动,涵盖“丰富我的精神家园”“携手抗疫,学在软院”“强身健体,你我同行”“声声不息,共击疫情”“和美宿舍,你我共筑”等五大板块、七项任务。与此同时,软件园校区迎来了体育强身、美育润心、文体并进、以文化人的高光时刻。“四点半的球场约赛,七点半的广场舞大军,八点的温馨点歌台……”便成了她与学生的默契与信任。看着他们笑靥如花的脸庞和潇洒畅意的身姿,邵一丹也不仅感叹:这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也是岁月最美好的馈赠。
以心交“芯”,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微电子学院团委负责人 张欣欣
3月30日,张欣欣第一时间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带着行李进驻到校园。校园封控的近50天里,她与学生同吃同住,操场、宿舍、实验室都成了她的“办公室”。“芯”青年对她而言,永远是第一位的,同学们的急难愁盼,她看在眼里、写在纸上、记在心里、付于行动。她以柔弱之躯,坚定扛起了374名“芯”青年的期待与责任。
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倾听学生诉求。作为学工队伍一员,她深入学生宿舍开展谈心谈话,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盼,做好青年学生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立足学生身心健康,同心战“疫”克时艰。作为团委负责人,她指导开展理论学习、美景写真、棋盘争霸、线上K歌、乒羽球赛、广场舞等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与学生一同勤学习、赏春光、强体魄、悦生活;抢抓就业关键窗口期,暖心搭建就业桥。作为毕业生辅导员,她深入一线调研需求,制定全过程就业指导方案,重点学生一生一册,开展一对一精细化指导,推荐就业岗位、开展谈心谈话、增强就业信心。
学生一届又一届,工作一年又一年,小事桩桩,大事碌碌,张欣欣的初心始终不变。她始终谨记、传承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学生工作。她说,疫情之下,学院全体师生齐“芯”随行、共克时艰。“芯”青年朝气蓬勃、热爱不减。相信疫散花开的彼岸,我们终会抵达!”
勇当先锋,用青春点燃青春
文化传播学院团委负责人 许广义
作为学院团委负责人,许广义始终坚持团结带领学院广大团员青年前仆后继、砥砺奋进、勇当先锋,做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自3月份承担驻楼工作以来,许广义一直坚持深入学院学生一线,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在日常工作开展,解决学生实际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团干部的责任。
在学校静止期间,作为学生权益直通车负责老师,许广义带领学生权益直通车一起拓宽权益发展途径,对于有普通药品需求的学生,设立药品购买通道,共计解决1495人的1802种药品需求。对于有眼镜维修需求的同学,开设眼镜维修服务通道,共解决132位同学的眼镜维修需求。对于有手机电脑维修需求的同学,与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极客鸟团队合作,开设手机电脑维修服务通道,共解决205位同学需求。收集答复有效问题326个,重复问题290个,每个有效问题都询问校区相关职能部门询问并传达。
既是学生口中解决药品需求的校区“药头”,也是帮着换鼻托修眼镜的“巧手”。值此建团百年之际,许广义以实际行动践行敢于担当、自觉奉献的责任。
聚焦当下,使命是踏实工作的动力
翻译学院团委书记 周守玉
作为团委书记,周守玉始终重视学院团员青年思想引领工作,在习近平总书记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重要讲话的第二天,5月11日,她组织学院全体辅导员、团学组织副部以上成员,2020级、2021级班长、团支书,本科生第一党支部及2020级英德班全体成员参与专题学习会。会上,她先后带领与会人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共青团员“五个模范”的期望和对团干部的四个方面的要求。她还带领全体学生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重要回信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外国语大学老教授的回信、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科技大学老教授的回信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回信和讲话精神,她鼓励广大青年学子树立高远理想,扎实专业学识,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期望,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争做“五个模范”,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作为227名大三学生的辅导员,她根据大三学生的发展特点,针对性地开展了心理和职业指导的讲座。她从心理的情绪ABC理论出发,事情或事件不会影响情绪,但我们对事件或事情所持的态度和看法会导致不同的行为和后果,她强调,思路决定出路,并呼吁全体同学秉持积极态度,立足当下、着眼未来、落实行动。随后,她从考研、求职、出国、考公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为处于选择未来发展道路关键期的同学们提出指导建议。她展示了近五年来全国考研相关数据及学院2018级学生国内升学率,呼吁大家在考研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上要立足自身学习成绩、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等理性判断。她还对求职、考公、出国出境同学等关注的问题进行了逐一讲解。
聚焦当下,周守玉鼓励同学们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踏实行动,用脚踏实地的方式一步步接近自己的目标和理想。疫情让我们不能在空间上自由流动,但不能限制我们去探索知识,去提高思维,去拼搏未来。
尽心尽力,细微之处见精神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团委书记 于玲
逆行,是为担当,更是因为热爱。面对疫情突然来袭,于玲脚步坚定,迎春而行,用实际行动为校园疫情防控保驾护航,从24小时在线变成了24小时在岗,工作时间变长了,但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温暖守护人,她希望用实际行动告诉同学们:“放心,我们在一起”。特殊时刻,她是最爱“唠叨”的宣传员,召开年级大会,认真梳理各项防控政策,耐心细致地向同学们讲解疫情防控最新要求,传递正能量,安抚学生焦虑的情绪,做疫情防控阻击战信心的坚定传递者。她是最爱“串门”的网格员,和学生们同吃、同住、同心战“疫”,通过谈心谈话,关心同学们的需求和困难,尽可能地在第一时间给予学生帮助和反馈,成为学生心中的“定心丸”。她是最爱“操心”的勤务员,作为毕业班辅导员的于玲,她想方设法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开启“空中就业服务”,主动与用人单位沟通,畅通就业渠道,帮助因疫情无法外出面试、体检的学生做好解释工作;协助用人单位查阅学生档案,帮助需要政审同学做好线上政审安排;联系3间会议室,解决考研、考博复试同学的场地问题;发布就业调研问卷,全面摸排207名本硕学生的就业现状与就业困难,点对点的解决就业困难学生的需求……细微之处见精神,绵绵细语久久为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守护好每一个孩子”是于玲一直坚持的信念。
抗击疫情是一场大考,每个人都是参与者,越是这种特殊时期,越要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与担当。为正确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底气,作为学院的团委书记,于玲策划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组织开展“‘疫’散春来,‘政’等花开”、师生羽毛球比赛等系列体育活动,点亮同学们多彩的校园生活,坚定学生的抗疫信心;推出“战‘疫’青年说”“研途有你——抗‘疫’日记”等栏目,号召同学们学习防疫知识,了解正确预防病毒传播的方法,并用文字和镜头构筑起同学们所经历、所听闻、所感受的感人、生动、难忘的抗“疫”故事,借镜头见证担当,用文字搭建桥梁,呼唤学生的责任与担当;设立“政”在你心里线上交流平台,问需于学生,倾听学生心声,了解学生需求,及时解惑纾困,助力学生成长;开展“晚安留言”心灵驿站,为同学们构建感知温暖的“窗”,缓解广大青年在疫情防控期间的身心压力。坚持服务引领,汇聚青春力量,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于玲希望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将学院团委打造成青年心中有高度、有底蕴、有情怀、有温度的“团学爱豆”。
每天连续在岗、随时待命,工作到晚上22点已是常态,每天深夜24点前接收完一条条平安微信再入睡也已变成一种习惯。工作虽累,但同学们的支持与理解成为了她最大的动力,临时宿舍里偷偷放下的苹果和酸奶,学生一句句暖心的留言“导员多保重”“导员要多喝水、早点休息”,让她有了和学生彼此守护、并肩奋战的温暖。这个春天又经历风雨,但待万里无翳、万物新荣,我们终会并肩走过这段战“疫”岁月。
用心守候,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法学院(威海)团委书记 时华忠
在结束所在居住小区封闭后,时华忠第一时间申请入校,开启了小区封闭到学校封闭的住校生活。入校当天,时华忠就深入学生宿舍缓解学生情绪,了解学生需求,解答学生疑问,用心、用情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为了让全院学生对新冠肺炎有个更好的了解,时华忠组织了“共克时艰,同心抗疫”思政讲堂,邀请2020年“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杨广学校友作报告,介绍了新冠病毒变异进化和传播特点、易感人群以及治疗与防治等基本情况,分析了当前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的重要意义,讲好抗疫这堂生动、深刻的“大思政课”。
为了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时华忠积极组织辅导员和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行动,和其他辅导员一起参与到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中,组织学生干部、党员参与“大手拉小手”关爱医务人员子女、校内核酸检测等志愿服务工作。
为了丰富封校期间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时华忠带领学院辅导员精心筹划,专项审批,组织了“共学·云端自习室·普法以明志”线上打卡活动、“未名湾畔,玛珈书语”本硕读书交流分享会、春季长跑、广场舞、师生共练八段锦等系列活动。
为了缓解同学们的焦虑情绪,时华忠联合学院教工党支部、学生党支部筹划组织成立悦心工作坊,发布倾诉邮箱、在学生宿舍放置树洞信箱,畅通匿名倾述通道,让学生有一个情绪宣泄的出口,极大地缓解了学生们的焦虑情绪。
为了能安心陪伴学生度过封校这段艰难时刻,时华忠舍小家顾大家,在威海疫情刚起时就将三岁的老二送到父母家进行照看。他和同属学工人员的爱人在家带着老大工作、学习、生活,两人经常从早开始分别在各自房间开会布置、研讨工作到深夜,在这期间老大也得到了锻炼和成长。时华忠在进入学校陪伴学生的期间,老大因病住院,在孩子住院的十几天里他也没有因此申请出校,因为他知道在校的这些学生更需要自己,他每天通过手机和两个孩子进行视频交流。
作为一名团干部,也作为一名辅导员,他深知责任在肩,他用心守候着每个学生的成长。
他们是最普通的人
是父母、是儿女、是爱人
他们是疫情防控的中坚力量、最坚固的城墙
是同学们的好伙伴、大家长
他们守护着山大青年
守护着校园内的一方平安
“有困难找辅导员”
是基层团干部对学子最坚定的承诺
初心不改,使命在肩
山大团干部将继续与山大青年并肩作战
共同迎接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