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社会实践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作用,山东大学(青岛)团工委扎实推进暑期社会实践工作。
山东大学(青岛)团工委高度重视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的落实,本年度暑期社会实践青岛校区团工委下辖队伍5支,参与人数共49人,为历年新高,内容涵盖理论宣讲、艺术展演、红色参访等多领域,地域涉及省内外13个地市28个社区,反映了青岛校区团工委扎实推进社会实践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理论宣讲,赓续红色血脉。截至目前,山东大学(青岛)团工委“红色星幕·志愿微光”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开展理论宣讲17场。团队成员奔赴山大路社区、北栾庄社区、大城埠社区等11个社区同社区居民、工作人员开展亲切友好的交流,共话党的二十大精神。同时,团队和东营职业学院、伊宁县第三小学、潍坊中学等教育机构和支教团进行联动,面向约200名学子进行宣讲,发挥高校青年优势,拉近学子之间距离,探索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宣讲的同时,团队成员和社区工作者开展座谈和访谈,共同探讨如何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助力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团队的宣讲工作收到到了热烈反响。以山大路社区为例,社区工作者孙老师表示大学生能够帮助社区提升志愿者凝聚力,未来愿意开展更为深入的合作。

志愿服务,彰显青年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青岛校区团工委高度重视将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引导青年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初心使命,锤炼奉献精神。山东大学(青岛)团工委“红色星幕·志愿微光”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累计组织志愿服务活动8场,包含赴山大路社区爱幼助老、赴青岛市博物馆义务讲解、赴东营提供群体法律援助、赴劳动农场开展劳动教育、赴食堂为师生提供用餐指引和卫生服务等。同时,团队注重志愿服务的归纳和总结,探索如何为构建“志愿服务制度和体系”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探索如何增强“志愿者身份认同”。团队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理论研究,并形成调研报告。
红色参访,体悟革命精神。历史因传统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追寻“红色足迹”,不但可以真切感受那一段段壮怀激烈的峥嵘岁月,而且可以更加深刻地让青年学子坚定道路自信。青岛校区团工委积极鼓励立项团队开展红色参访,体悟革命精神。暑期以来,山东大学(青岛)团工委“红色星幕·志愿微光”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累计参访了青岛市博物馆、上海市中共一大会址、威海市一战华工纪念馆、抗美援朝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深圳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展等10个红色主题景点及展览馆,极大地丰富了暑期社会实践的深度,增加了学子阅历的厚度,坚定了信仰的硬度。

文艺汇演,播种青春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美育工作,把美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为丰富校园美育文化,提升社区群众艺术素养,山东大学(青岛)团工委“孟夏之日,聚力星河”艺术进校园实践调研团以文艺汇演的形式,融入传统文化、劳动教育、中国故事等主题,深入各基层社区和学校开展实践活动。团队各成员都发挥自身文艺特长创作演出节目并开展彩排。经过长期的筹备和多次审核,最终确定了8个演出节目,包括2支舞蹈、2个相声、2个朗诵、2个话剧。为确保文艺汇演顺利进行,团队各成员在暑期内完成节目彩排和节目效果的优化,以期达到最佳的演出效果和宣传作用。排练过程中,学生团队之间的熟悉程度得到了提高,团队集体观念得到了促进,为保障后续演出工作的顺利举办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