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寄语精神,实现服务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山东大学开展“希望小屋·山大担当”社会实践专项活动,由275名学子组成的30支队伍积极投身“希望小屋”建设。团队赴山东省10余个地市对接近百间希望小屋,覆盖济南、青岛、潍坊、济宁、泰安、聊城、临沂、菏泽等城市的多个地区,以及省外河南、河北、安徽、福建、贵州、甘肃、广西等地,聚焦更加精准的帮扶模式,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以赤诚之心传递奉献之情,展现责任担当。
实践育人,凸显专业特色。山大学子立足学科专业优势,积极探索多元方式助力儿童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数学学院“小数苗”支教调研团带领孩子们在“三皇后问题”中理解回溯算法的奥秘、在汉诺塔游戏中感受递推与递归、在生成树与最短路问题中学习图论和博弈论,寓教于乐的趣味数学游戏极大的激发了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马克思主义学院星火燎望支教队向孩子们介绍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并开展红色故事剧本杀等多种活动,通过开展“我想对你说……”的感恩教育加强品德修养,厚植爱国情怀。护理与康复学院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依托学科专业特色,发挥山东大学学生急救协会的优势,组织开展“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冬季常见儿童疾病科普”等多场健康知识讲座,为希望小屋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携手助农,共创繁荣”团队灵活运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手段,优化了一系列有关农业的智能化工具和服务,包括智能农田管理系统、农产品溯源平台、农产品售卖系统等,以满足农民在生产、管理、销售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生活质量。


暖心陪伴,守望儿童成长。山大学子们以丰富多彩、别开生面的课堂形式,带领孩子们探索新知识、开拓新视野。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长宁支教队引导孩子们在安全课上强化安全意识,在音乐课上感受律动,在手工课上拼贴创意,在读书会上遇见名迹,在美术课上体悟身边的细小美好,在科学课上发掘科学现象的奇妙,共同探寻生活的乐趣与学习的意义。青年志愿者联合会“鲁韵甘情”支教队打造“课件+录屏+纠错”的线上支教模式,通过经典诵读、京剧基础鉴赏、自然地理探究、心理健康知识、大学生活分享等多样兴趣课,激发孩子们学习研究的热情,有效发挥兴趣在学习和成长中的支撑促进作用。文学院安徽宿州支教队结合春节主题,创造多样实践内容,引导孩子们利用纸藤、彩色卡纸、黏土等制作琳琅满目的手工作品以迎接春节的到来,帮助孩子们增长知识、陶冶性情。马克思主义学院“泗水寻芳”实践队带领孩子们开展诚信文化、忠义文化等德育课程,孔子生平和认识山东等智育课程,跆拳道、舞蹈、才艺表演等体育课程,色彩情感、京剧脸谱等美育课程,创艺手工、归纳活动室等劳育课程,促进乡村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红色铸魂,坚定文化自信。山大青年志愿者们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为文化自信注入当代青年的蓬勃力量。软件学院“春风化豫”支教队积极探索“文化传承+支教实践”融合模式,带领铜山乡孩子们从茶历史、茶礼仪等知识入手,体验泡茶、品茶等文化特色,让学生从知识、实践两维度深入了解茶文化,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山东大学(青岛)团工委“希望小屋·美丽中国”志愿教育服务团开展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和当地龙头企业参观、“光岳楼”“山陕会馆”等地标建筑学习与绘制、“梦想导师”解忧谈话等系列活动,不断提升项目的内容深度和实践价值。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助力黔行”志愿服务队结合毕节市红二、六军团政治部旧址和鸡鸣三省等特色革命文化,面向学生开展红色话剧课程,创新宣讲形式,带领学生在话剧表演中感悟红色精神。新闻传播学院“北冰洋”支教队围绕“传承乡音,弘扬壮魂”主题,引导孩子们深入体验南宁方言和广西壮秀文化的魅力,并介绍南宁烈士纪念碑、邓颖超纪念馆、李明瑞等烈士纪念馆背后的故事,了解家乡文化,传颂红色精神。


“小屋”汇聚“大爱”,希望点亮未来。“希望小屋”是心灵的交汇,承载着孩子们的前途希望,也彰显着青年们的勇毅担当。山大青年学子坚持用心守护、真情陪伴,以扎根乡土、面向未来的教育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以走访调研乡村发展状况探索当地资源盘活方式,发挥创新思维赋能乡村振兴,践行志愿精神,贡献山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