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红色电影《望道》正在上映。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优秀红色影片的宣传教育作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弘扬爱国主旋律、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热情、培育家国情怀,山东大学举行红色电影《望道》主题观影活动。全校团员以集体观影或个人观影的方式,有序观看了电影《望道》,在观影中感悟信仰力量,在故事中体会真理之甘。

电影《望道》讲述了二十世纪初叶,经历了留学日本、浙师风潮和上海渔阳里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洗礼的陈望道首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聚焦陈望道翻译过程,电影深刻还原了百年前正青春的热血志士如何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在纷乱中坚守信念的青年奋斗史,刻画出一幅关于热爱与信仰的知识分子群像,将青年的个人命运融入了建党、抗日、建国等宏大历史叙事,表现了共产党人望真理、守大道的风骨和精神。走进那段热血激情的信仰年代,陈望道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任教、主持《新青年》编辑工作、筹建复旦新闻馆等重要人生经历,以及与陈独秀等人的革命友谊,与妻子蔡慕晖相知相伴的历程等情节都在银幕上生动呈现,持续激励着当下新时代的新青年。

通过认真观影,同学们回顾了百年前陈望道先生的革命经历与中国历史上波澜壮阔、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作为马克思主义忠实的传播者、坚守者与实践者,校团委兼职团干2020级本科生萧含雨在观影过程中发现了电影英文名别出心裁地使用了“manifesto”(直译为“宣言”)一词。这个英文名既呼应了主人公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一书的名称,又表明了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追寻真理、坚守大道的革命宣言,具有很强的呼应性。

来自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的2019级本科生郭力源表示,《望道》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传记,更是坚守家国情怀的历史群像。在那个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年代,以陈望道先生为代表的革命者勇敢无畏,上下求索,走出了一条真理大道。新时代的我们,要心怀国之大者,坚定信仰信念,用最朴素的情感和最实际的行动,为人民、为国家、为民族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

《望道》中令人感到熟悉亲切和激动震撼的一幕幕扣人心弦,作为新时代青年中的一员,来自山东大学经纬班的孙瑞也被影片中展现出来的革命先行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热情感染。他表示,影片《望道》以充满历史感和力量感的镜头带我们重走了陈望道的人生轨迹,从在浙江高校任教,到翻译《共产党宣言》,再到出任复旦大学校长,实际上从陈望道先生的人生轨迹中我们也窥见了共产主义在中国的萌芽、立足和发展。我们有幸目睹了百年前望道先生一生的奋进与奉献,更让我们看到真理的力量,青年的使命。我想《望道》不仅是一个人的传记,更是一群人和一个年代的回忆,是一段关于热爱与信仰的青春群像。百年之前广大青年敢于探寻真理的精神,也是如今新时代青年对于宣言信仰的情感共鸣,这也必将成为我们前进的永恒动力!

看到耳熟能详的蘸墨吃粽子的经典情节,来自机械工程学院的2022级本科生李冠达随着陈母与望道先生的对话潸然泪下。“吃粽蘸墨”“集体划破左手”“防空警报下继续上课”等情节像一击击响锤,直击他的心弦。李冠达说:“前浪奔涌、后浪翻腾,中国青年的脊梁从未被压弯过。我们与他们同踩一方大地,同仰一片星空,这次跨越时空的同频共振,让我切身感受到了共产党人不屈的烈性,我们也应当用自己的青春去回应他们‘你们的燃烧,值得!新时代的辉煌,由我们来续写’。”

此次红色电影主题观影活动不仅是一堂深刻生动的党课,也是一次铸魂强志的思想洗礼,更是一场追寻初心使命的革命教育。青年团员们沉浸式现场体验,重温了老革命家陈望道的故事,进行了一次穿越百年的对话,了解了百年前同龄人的选择,从他们的故事中感受了共产党人信仰之坚的精神力量,体会了青年人应有的使命与担当。作为新时期的青年人,更应该从大师的故事中汲取力量,点亮“信念如磐之灯”,深刻地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身课题,提升对党的理想信念的认同感,全身心、全感情投入学党史,学出信仰、学出使命,以党的智慧启迪智慧、砥砺品格,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努力将共产主义信仰传承下去。

截至目前,山东大学各级团组织代表、团干部代表和青年团员广泛开展红色观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千余名师生积极参与,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了悟党史、守初心、共筑梦的学习热潮,营造了浓厚的党史学习氛围,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