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下午,第四期“SDU TALK”青年学科交叉论坛在千佛山校区举行,兴隆山校区开设视频分会场。本期论坛以“AI赋能高端装备制造”为主题,依托国家重大工程技术需要,以工程“卡脖子”技术为“主体”,以智能技术赋能高端装备制造,打造多学科相生共长、协同发展的机械工程学科领域。本期活动由共青团山东大学委员会、机械工程学院共同举办。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张海霞教授,机械工程学院闫鹏教授作为特邀点评嘉宾出席论坛活动。软件学院助理研究员刘宁、机械工程学院教授马海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蒋妍延、机械工程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张志名作为主讲人参加活动。
山东大学校团委书记姜炳刚,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张希华,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部副部长李晶晶,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刘杰、院长万熠及班子成员、教师代表、研究生和本科生代表200余人参与了本次活动。
本期论坛有学科交叉特邀报告和学科交叉学术报告两个阶段。

特邀报告阶段由机械工程学院院长万熠主持。张海霞教授作题为“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智能制造”的报告,从信息科学的发展历程和行业背景出发,介绍了信息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和七次信息变革发展的特点、价值和核心,针对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和信息技术在机床刀具的故障诊断与预防问题,分享了基于特征融合与改进多尺度网络、通道注意力网络等一系列AI刀具故障诊断方法。

在学术报告阶段,刘宁老师作了题为“医疗数据挖掘中的知识增强与可解释性”的报告,介绍了各种医疗数据对于疾病诊断的帮助。刘老师从研究背景、知识增强和可解释研究三方面层层递进,围绕知识载体与知识图谱,引出医疗数据挖掘中的可解释研究。

马海峰教授作了题为“基于人工智能的加工过程在线检测”的报告,马老师针对目前加工过程在线检测存在的切削颤振、刀具破损和工件缺陷问题,介绍了人工智能检测的原理与状态识别的拓展应用。

蒋妍延教授作了题为“纳米生物医药功能材料的理化性能调控及其生物学效应”的报告,蒋教授介绍了纳米生物医疗材料的生物性能和疾病诊断、疾病治疗以及生物酶之间的关系,展现了纳米生物医药功能材料巨大的应用前景。

博士生张志名作了题为“带测量滞后的纳米运动系统建模与精密控制”的报告,从研究背景、建模与精密控制和算法应用实例三方面,分析了纳米操作平台的应用场景与重要性,展示了纳米平台重载性能优化和宏微双驱平台协同控制的应用实例。
张海霞教授和闫鹏教授分别对几位主讲人的汇报进行了点评。

论坛最后,万熠院长进行了简要总结,表示大力支持机械工程和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和软件工程的交叉融合,继续努力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希望促成建立以研究生培养为主,同时延伸到本科生培养的交叉人才培养平台,并热烈欢迎在场专家学者及同学参加下一次论坛。

“SDU TALK”青年学科交叉论坛是校团委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科技、人才”战略统筹发展重大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三全育人、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创新举措。下一步,校团委将继续加强部门联动和校院协同,聚焦“四个面向”,依托国家重大工程技术需求,充分发挥学校学科综合优势,打造多学科相生共长、协同发展的学科领域,着力培养最优秀的本科生和最有创造力的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