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以深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重点,认真组织动员,大力搭建社会实践平台,鼓励学生走进社会,知国情明社情察民情,锤炼自身素质。山大学子们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在服务社会、深入基层中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
本年度暑期社会实践以“学习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在学院层面,共组织八个方面立项选题,内容涵盖理论政策宣讲、劳动教育实践、调研观察实践、创新创业实践、公益志愿服务、文化艺术传播、岗位实习见习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实践多个领域;同时在学校层面开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宣讲、“青鸟计划·汇才齐鲁”岗位实习、“希望小屋·山大担当”、.“服务山东·山大方案”硕博服务团、“百队百场进社区”、“寻访红色足迹”以及大学生“返家乡”多个重点专项。共有来自一校三地共55个培养单位的17000余名学生组成的1877支队伍参与其中,实践地点覆盖全国33个省级行政区。
赓续红色精神 唱响青年新声
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宣讲专项中,山大青年走进教室课堂、科研场所、街道社区、工厂车间等多个场域,运用青年视角、青年方式、青年话语,讲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激励广大青年投身强国征程,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知行合一、勇担使命、奋发有为。
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党的二十大精神同心筑梦宣讲团对贵州黔东南、新疆喀什、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等地区的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以“唱响民族团结曲,携手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宣讲活动,发放宣传册500余份,团队成员还系统讲解了党的民族政策,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在实际工作中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含蕴,让民族团结之花遍地盛开。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走近薛暮桥”宣讲团参观走访薛暮桥纪念馆、孙冶方纪念馆、浙江省革命烈士纪念馆、“学习强国”体验馆等红色景点,感慨红色革命历史,感受仁人志士奋斗。同时联合武汉大学,中南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等高校的学生会组织共同开展“赓续红色血脉·传播时代强音”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联学联讲活动,充分发挥高校理论宣讲优势,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群众、深入人心。
山东大学“红色星幕·志愿微光”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深入山东、山西、河南、辽宁等地基层一线,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志愿服务、党史宣讲、普法宣传为主线,前后开展共计二十八次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团队对接中建中铁公司、东胜律师事务所等企事业单位进行走访调查,积极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取得的成效转化到工作实践中。宣讲团成员围绕“学、讲、做”三步层层推进,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多样式的立体化宣讲模式,在祖国大地上好一堂堂“行走的思政课”的同时,为红色教育赋能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厚植家国情怀 彰显山大担当
“服务山东•山大方案”山东大学硕博服务团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奔赴东营、济南、济宁、临沂、青岛、泰安、威海等地深入一线展开调研。
山东大学硕博服务团东营分队着眼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走访集镇杨庙社区、黄河文化馆。团队队员把调研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转化为激励自身在携手与东营与黄河共发展新征程上挺膺担当的不竭动力,在社会大课堂里学思想、建新功,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及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而不懈奋斗。
山东大学硕博服务团济南分队走访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深刻体会到济南在国家战略发展大局、生态文明建设全局中承载的重大政治责任与使命任务。团队成员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共同探讨完善城市配套、丰富产业载体的方式,为济南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山大方案。
山东大学硕博服务团济宁分队抵达孔孟之乡曲阜探寻儒家文化传承奥秘。依托于展览交流、学术研究、教育研学等多种渠道,团队成员了解到孔子博物馆通过展览、拓印、手写《论语》、箫韶雅乐、古礼复原等礼乐文化活化形式,有效地将儒家智慧融入当代社会生活。
山东大学硕博服务团临沂分队奔赴临沂市沂南县、沂水县、蒙阴县、费县的六镇十余村进行调研活动。在参观沂蒙红嫂纪念馆、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旧址过程中,团队成员切实体会到 “蒙山沂水情意长,革命恩情永不忘”的红嫂深情和军民情谊。
山东大学硕博服务团淄博分队赴淄开展调研,探寻淄博烧烤带动下文旅融合,探寻淄博将“流量”变“留量”,使“走红”变“长红”的密码。基于全方位、多角度的实地参观走访、调研访谈,团队就如何让齐文化搭载旅游快车迅速“出圈”形成了大量具有参考价值的报告。
山东大学硕博服务团(威海)依托校地结合发展基础,探寻威海市“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轨迹,紧扣人民幸福感与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两大主题总结威海十年发展报告,对接威海市团市委“青鸟计划”,协助开展实践经验分享会与读书交流会,以山大人之活力推动实现威海市与人才的双向奔赴。

汇聚青春动能 助力青年发展
在“青鸟计划·汇才齐鲁”社会实践专项中,山大学子们通过“青鸟计划”平台投递简历申请实习岗位,走出课堂,实习操作,将所学转化为实践,以青春之名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让青春在奉献中焕发绚丽光彩。
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赴商河县“风程”综合实践团在实践过程中参观了当地的企业,了解了企业的发展历程、经营状况和核心技术;还参与了环保公益活动,为当地的环境治理贡献了一份力量。组内成员互相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
山东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青鸟展翅,扶摇‘职’上”社会实践队的团队成员在山东省7个地市,10个工作单位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主要通过参与政府机关、企业或社会组织的实习岗位来了解和体验实际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在实习过程中,团队成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工作,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并与同事们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合作。通过参与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加了社会经验,提高了综合素质。
山东大学药学院“青鸟织锦,筑梦齐鲁”社会实践队组织团队成员前往济南、青岛、烟台等七个地区参与岗位实习活动,在药店中实习的团队成员亲身体验了药店工作的方方面面,深刻地认识到了作为一名药师的责任和使命;在药业公司实习的团队成员,通过实习深悉药学工作者所需之能力品格,为往后学习就业指明了道路。
山东大学软件学院“青鸟引才”宣讲团开展青鸟计划宣讲会,通过问卷、团队和学院公众号推文、一对一采访等形式进行了青鸟计划的宣传工作,成效显著。团队成员以“鸿雁联盟”平台积极作为,以人才振兴赋能乡村振兴,助力全县“招才引智”大局,吸引大学生和青年人才返乡就业创业,实现“引凤还巢”。

贡献山大力量 点亮希望之光
在“希望小屋·山大担当”社会实践专项活动中,山大学子奔赴山东省、河南省、陕西省等多个省份,针对困境儿童开展系列安全教育知识科普以及学业帮扶活动,进行关爱教育和情感抚慰,帮助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成为社会栋梁。
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小树林支教团赴日照莒县莒光支教队通过在学校里开展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性课程以及手工、科普、体育、心理拓展等兴趣课程,带领孩子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加强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支教的同时,团队成员也深入乡村,走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线上线下多角度观察,多方位了解武家曲坊乡村振兴历程。在这里,成员们感受到了基层的艰苦,看到了基层人民为乡村振兴做出的贡献,内心备受鼓舞。
山东大学“希望小屋”赴袁家庄小学支教团赴吕梁山区吕家庄小学开启了为期三周的支教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团队为山区儿童带来基础学科、人文社科等丰富课程,采用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外,团队还积极组织家访,面对面交流了解山区儿童的学习生活状况,给予物资捐助,辅导学生心理健康,助力山区儿童的全面成长。团队连续两年赶赴吕梁山区进行支教活动,开展百余节支教课程,用实际行动诠释“希望小屋”精神,展现了山大学子责任与担当。
山东大学小树林支教团山荷支教队 “你的童年,我来守护”七彩假期志愿服务团队前往菏泽市东明县开展主题为“你的童年,我来守护”的暑期七彩课堂,结合当地情况,山荷队开展了多种主题的手工、绘画课程,这些参与感强,趣味性足的课程,以及体育运动项目,让孩子们都能够参与其中,感悟课程之美。除特色课程外,团队也开展了红色教育课程、文艺汇演活动等多种专题课程,从多个方面对孩子们进行教育。
山东大学小树林济南平阴“泉漪”支教队怀揣“小树成林”的美好期望奔赴济南市平阴县,在榆山街道会仙山社区开展支教活动。过程内容围绕着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展开,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互动游戏、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孩子主动学习和探索。课堂之外,团队成员陪同孩子们外出研学,一起前往了平阴县华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夏沟村参观学习,见证了生产流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科技化,看到了玫瑰文化主题展览馆,切身体会到了乡村振兴的发展以及文明水平的提升,让孩子们增进了对家乡的认同感。

青年扎根基层 实干诠释担当
在“百队百场进社区”专项中,山大学子学以致用、认识社会,在基层一线锻炼才干、成长成才,通过开展多姿多彩的社区实践活动,不断加强群众文化自信,让党的二十大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
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百队百场进社区”心灵的体检尺宣讲科普团队赴多地开展了多省学生家长及教职工有关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的调研、干预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发生的针对性科普、爱心美育素质培训及红色研学旅行等服务型社会实践活动。其中既有实施义务教育的公立学校、职业技术学校、私立学校,也有属公益性质的志愿服务组织,涉及范围广、内容覆盖全。队员们与相关学生、家长及工作人员深入交流,并针对调研所得频发困境为沂南县的孩子提供了个性化的心理健康素拓活动,努力推进青少年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
山东大学文学院“红领今”宣讲团赴四省六地,深入社区开展了十余次宣讲活动,宣讲团下足“因人施教”的功夫,大力创新宣讲形式,一改“填鸭式、说教式的讲座”,变“旁观者”为“参与者”,邀请社区居民和学校学生分享自己身边党的二十大成果,提高大家的参与度和活跃度,让二十大精神在青年中“一路生花”,将理论观点变成“朴素道理”,激发青年想学、愿学、爱学之心。
山东大学环境学院“堂前燕3.0”社区实践队深入群众生活,准备了富有传统文化色彩和技术性观赏性兼具的优秀器乐节目,并录制视频在山青DS器乐社“呓夏流光”暑期线上音乐会上播出,同时积极参与乐水居双山讲堂支教活动,在“真理的味道”主题社教活动中,带领孩子们讲述红色故事、观看红色影片、制作红色手工,担起践行文化自信,肩负青春使命的重任。

追寻红色记忆 汲取奋进力量
山东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履迹循源,赓续致远”社会实践队累计走访4省9市23处红色旧址,拜访4位40余年党龄的中共老党员,在同革命前辈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历史的波澜壮阔,参考各项史实资料。编制专项问卷,于线下线上同步开展调查,形成万字调查报告;并将在各地参观拍摄的红色古迹素材整理,形成红色历史宣讲微记录片,上传至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展现出山大学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将青春之我奉献青春之中国。
山东大学从文书院“红山楂”实践队前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青岛党史纪念馆、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泰安革命历史展览馆、渤海革命纪念老区、榆中县烈士陵园等地进行了寻访参观,作为志愿者进行场馆讲解并参与了红色歌曲文艺演出,积极向参观群众宣传革命文化和革命精神,进一步加深了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自豪感。
山东大学“寻英迹”口述史调研团联合山大路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赴济南市历城区山大路街道多个社区开展“寻访红色足迹”专项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们线下走访了多位功勋卓越的退役老兵,对其进行针对性访谈,并据此整理了长达五万字的口述资料。在这份口述资料中,有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人、有曾获两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的飞行员……与退役老兵交谈期间,团队成员因“我要永远跟党走”的铮铮誓言而热泪盈眶,为“希望年轻人真正做到爱岗敬业”的真挚寄语而欢欣鼓舞。目前,团队已完成口述史资料整理工作与退役军人专题事迹撰写工作,为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贡献山大学子的青春力量。

脚踏实地担使命,躬身实践悟发展。在为期两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中,山大青年“俯下身子”、“迈开步子”、“撸起袖子”,在为民解忧、为民服务中,提升本领才干,在不懈奋斗中为党和人民事业拼搏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历史担当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时代自信,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负时代,不负人民,谱写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上的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