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关注

首页 / 最新关注 / 正文

“百廿献礼,志愿同行”山东大学第四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举行

发布日期:2021-06-08 浏览量:

6月5日,“百廿献礼,志愿同行”山东大学第四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决赛在中心校区举行,团省委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主任刘北雪、团济南市委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副主任刘江、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李淼、校团委志愿者指导中心马海波等参与评审。

自项目大赛启动以来,经过项目申报、学院初审、校级初审,共有26个成熟项目和23个创意项目入围决赛。答辩过程中,各团队从可持续性、发展性、创新性、完善性、时代性等多方面阐述项目优势,展现了我校青年在创新志愿服务形式、优化志愿服务内容、扩大志愿服务工作覆盖等方面所做的努力,显示了我校青年志愿者对志愿精神的积极践行、志愿服务内涵的深入探索,深刻彰显广大青年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新时代青年志愿担当。“四叶草”全民普及CPR志愿服务项目依托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专业优势,完善管理组织体制,创新“互联网+志愿服务”模式,手把手教、一对一过,走进社区、走进校区、走进企业,着力提高CPR覆盖面和普及率;“从大山到山大”乡村振兴助力志愿服务项目,由山东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发起,坚持“项目+接力”方式,通过三年发展,构建起“从大山到山大”游学活动、“信疆游”书信往来活动、“青春无忧”少年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等项目矩阵,承接时代主题,助力乡村振兴,将山大资源带到大山;青唱”党史课堂志愿服务项目在歌唱红歌的同时宣传党史文化,坚持创新思想引领与开展美育工作相融合,组织“传唱百年---歌曲中的党史”青年宣讲活动,用传唱红色歌曲的形式向广大青年学生讲述中国共产党历史,做到寓教于乐,推动实现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修书匠志愿服务项目致力于解决污损老化残破的书籍亟待修复的问题,深入济南市各小学、社区以及图书馆修补书籍并普及相关古籍知识,推动形成知书、读书、护书的良好局面,实现古籍更好保护和有效利用,充分发挥中华古籍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作用,提升民族自信心、增强文化自信;“聆听光影”无障碍观影志愿服务项目旨在为视障人群制作无障碍影视作品,构筑彰显人文关怀、传播文化成果的“文化盲道”,真正制作出盲人群体喜闻乐见的电影,保障项目的传播效果和公益效果,使视障人士通过聆听的方式实现对电影的欣赏,让视障人士平等享受公共文化服务,享受观影乐趣,共享视“听” 文化盛宴。

刘北雪在总结点评中强调,答辩要有故事性,富有激情,突出竞争优势,把握答辩时间。他提出,旧的志愿服务项目可以注入新的时代活力,积极进行创新,让旧项目展现出新的蓬勃生命力。他表示,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青年志愿者要更要抓住大势,贴合时代主题,积极发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本次项目大赛是对推动我校志愿服务项目高质量发展的再研究、再推动。山大百廿风华,青年志愿先行。在建党100周年和立校120周年的重要交汇时刻,青年志愿者们更需不断创新、发展、完善志愿服务项目,用自身点滴实践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长效化、品牌化发展,以一往无前的奋斗者姿态,为我校志愿服务的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文/马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