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关注

首页 / 最新关注 / 正文

山东大学参与全国高校“红色文物青年说”微党课启动仪式

发布日期:2021-06-09 浏览量: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重要指示,引领青年学子传承红色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学党史,立远志。6月6日上午9:30,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高校新闻传播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会同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及央视网等平台联合主办的“红色文物青年说”微党课活动召开启动仪式,我校各学院青年学生代表在中心校区明德楼工会厅分会场参加启动仪式,由共青团山东大学委员会、本科生院、校研究生会联合推荐的2020级土建与水利学院硕士研究生,山东大学研究生会成员褚燕代表我校参与了微党课视频录制。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启动仪式讲话中强调指出,此次活动有“三个一百”,即“百所高校的青年学子讲述百件红色文物,致敬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他表示,“红色文物青年说”启动仪式是一堂党史学习课,是一堂人生教育课,是一堂品德修养课,是一堂实学实战课,是一堂青春筑梦课。广大青年学生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注重实学实干,全面成长成才,勇于担当大任,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筑就无悔、有为、最美的青春。

《党建》杂志社社长有宝华指出,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总结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和宝贵经验,挖掘红色文物的文化内蕴,展现其理想信仰之美,《党建》杂志社精选了100多件具有典型意义的红色文物,与全国百所高校的百名青年学子一道,借助融媒体手段,推出“红色文物青年说”百集视频,将红色经典作品欣赏与主题性创作相结合,实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不仅为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群众提供了活教材,还为建党百年华诞献礼。

央视网党委书记、董事长钱蔚表示,“红色文物青年说”活动通过创新党史学习教育载体形式,邀请青年学子讲述红色文物及其背后的感人故事,用青年话语宣传红色文化,用青年视角诠释革命基因,不但拉近了百年党史与青年学子的距离,而且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深入人心,起到了更好的教育效果。央视网将发挥多终端平台的独特传播优势,实现“红色文物青年说”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将青春之歌响彻互联网平台,以青春之声,说未来之盛。

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中宣部宣传教育局副局长冷志明,《党建》杂志社社长有宝华,央视网党委书记、董事长钱蔚,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廖祥忠上台按动按钮,在全国百所参与高校的共同见证下,正式启动“红色文物青年说”项目。

此次“红色文物青年说”微党课视频录制以“红色文物,青春讲述”为主题,遴选来自百所高校的百位大学生参与。我校土建与水利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褚燕经校团委、本科生院和校研究生会联合推荐报送,参与了此次“红色文物青年说”微党课视频的拍摄。其主讲的第十六期“红色文物青年说”——《杨开慧:一封未能寄出的信》已在央视网平台同步推送,获得诸方认可。她以声情并茂的讲解,展现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位革命烈士用生命守护信仰,用鲜血守卫家国,用柔情守候爱人与战友的感人事迹。褚燕同学带领我们透过红色文物的故事,感受百年党史脉搏,获取奋发向上的磅礴力量,鼓舞我们在新时代继承先辈遗志,追逐复兴之梦,以昂扬的姿态,迎接历史新征程。

直播结束后,我校青年学生代表展开热烈讨论。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初旭东表示,此次活动主题鲜明,站位高远,以红色文物为载体,充分展现了文物承载的革命历史信息和红色文化价值,让文物因传承坚守而更显生机勃勃;也让党史学习教育春风化雨、深入人心。文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王宇超认为,此次活动形式新颖,彰显了红色基因传承、革命血脉延续,来自不同高校的讲述者从不同角度讲述我党百年风雨历程,进一步激发担当奋进的使命感,带给青年学子向前奔赴,向远砥砺的无限动力。

初心不改使命在肩,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红色血脉流芳赓续,风流人物且看今朝。用初心之火,点燃信仰之灯。恰逢建党百年和建校百廿,我校青年学子积极参与此次全国高校“红色文物青年说”党史学习教育,从百年精神中汲取革命历史的养分,通过对红色文物的深度挖掘,学习我党百年峥嵘奋进、百年坚守初心的光辉历程,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走深、走实,充分展现新时代山大青年学子以家国为己任,砥砺奋进,勇攀时代高峰的昂扬面貌。

文/王宇超 邵栗子

图/王正夫

部分素材来自中国传媒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