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教育扶贫是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核心举措之一,教育扶贫政策是我国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覆盖面广,是国家意志和公共政策的价值选择的重要体现。
山东大学成仿吾英才班“歆然”教育扶贫社会实践小组苏恩行、牛慧彬、王雨琳、刘恃君、郭力源、高李泊廷、王悠涵利用暑期开展访谈调研,尝试在脱贫攻坚战的大背景下,探究教育扶贫与救助政策的实施状况以及教育扶贫在对促进当地学生成长、教育发展、科技进步、贫困人口受益等方面的作用。
调研前期准备
为制定切实可行的调研方案,“歆然”社会实践小组多次召开线上会议讨论访谈调研的具体事宜。组长苏恩行负责活动整体协调策划,合理分配组员工作;小组成员们充分发挥文、工、商三大学科优势,利用各专业的特长,优势互补,集思广益,共同出谋划策。
教育扶贫政策体系庞大,牵涉面广,涉及到包括政府、学校、社会等方方面面的主体。为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教育扶贫特点,探究教育扶贫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效果,“歆然”社会实践小组将此次访谈调研分为政策制定者、政策执行者、政策受益者三部分内容。
正式调研开始前,各小组有序开展实践准备工作,线上调研组撰写细致详尽的调查问卷,线下访谈组遵循各自所在地的防疫政策,积极联络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学校等社会实践接收单位,寻找合适的访谈对象。针对不同访谈人群的特点,访谈小组分别撰写贴近受访人群实际的访谈提纲,方便进一步开展访谈工作。调研期间,开展具体访谈调研的小组成员撰写调研笔记,叙述调研的具体过程,宣传外联组积极寻找合适的新闻网站、公众号等新闻媒体投稿,扩大社会实践的影响力。
学校访谈调研
7月30日,“歆然”社会实践小组成员赵晓熙同学在山东省邹平市黄山中学开展访谈调研。在与学校德育主任孙怀钰的访谈中,赵晓熙分别就“现行的教育扶贫政策”、“相关政策的具体实施情况”、“有无创新性的教育补助政策”、“教育扶贫工作开展面临的困难”四个方面进行采访。通过采访了解到,邹平市黄山中学根据国家和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有关规定和办法,结合校方实际情况,切实落实开展扶贫工作。对于符合《邹平市黄山中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的同学给予资金、物资等方面的救助和相关学杂费的减免,并组织人员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家中进行走访慰问。

为了解具体政策的落实情况,赵晓熙同学与接受资助学生小王进行了线上交谈。通过采访了解到,邹平市黄山中学的教育扶贫政策落实到位,同学们切实收到了教育资助与走访慰问关怀。在采访最后,小王同学表达了政府和教育局的各类政策十分的感谢与认可,也提了一些改进的意见,我们后续会将意见汇总并整理发给相关的部门。
8月12日,“歆然”社会实践小组成员苏恩行同学在山东省烟台市招远一中开展访谈调研,向招远一中年级主任孙永军和资助学生(匿名)深入了解教育扶贫政策有关情况。
苏恩行同学在与孙主任进行深入的调研访谈中,谈到了学校的相应扶贫措施、扶贫工作和具体安排与支出,了解了相应的政策与实施的方式。除此之外,苏恩行同学又联系了5位贫困同学,通过收集他们对于贫困补助措施的意见,对学校进行相应的反馈,并为他们送上了明信片和信纸作为礼物。

政府部门访谈调研
8月12日,“歆然”社会实践小组成员王悠涵同学在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妇联开展访谈调研。王悠涵同学通过线上形式对成武县妇联副主席田晓兰进行采访。妇联作为政府联系特定群体的一个桥梁,与扶贫政策和扶贫实际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调研中,王悠涵同学就教育扶贫政策,教育扶贫具体工作,当地教育扶贫工作下一步着力点,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进行了采访。经过访谈了解到近年来,成武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按下了学校建设“加速键”,全力打造教育均衡发展。

在扶贫政策方面,田副主席提到,当地对于各学段贫困学生的教育扶贫政策均较为完善,在幼儿园、小学、初中及高中阶段主要给贫困学生减免学费和发放助学金及生活补助等,高等教育阶段的教育扶贫政策则更为多样。在部属、外省高校就读的本专科生,按实际缴纳学费标准给予免学费补助,由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汇总后统一发放到学生银行卡。
谈及最近所做的扶贫工作,田副主席说妇联的作用主要是在政府和贫困学生之间搭建桥梁,成武县妇联以成武县巾帼志愿者协会为平台,组织爱心人士297名认领297名贫困学生,成功完成多个贫困学生资助项目并举办多次贫困学生帮扶相关志愿服务活动。
田副主席表示,虽然当地扶贫政策相对完善,学习的硬件设施不断进步,工作的执行力度和扶贫的普惠程度也较为可观,但是许多贫困家庭的思想观念是影响扶贫效果的重要因素。家长的思想观念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接受教育的看法,因此下一步工作的重点还应该兼顾思想观念层面,加大宣传教育,对贫困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受益者系列访谈调研
8月10日至14日,“歆然”社会实践小组成员郭力源同学赴山东省鱼台县滨湖街道、王庙镇、罗屯镇开展系列访谈调研,同政策受益者共话教育扶贫,了解受益者学习生活状况,探究教育扶贫政策落实背后的逻辑脉络。调研期间,结合疫情防控形势和调研实际需要,郭力源同学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访谈。

受访谈的同学们高度认可国家教育扶贫政策取得的实际效果,大家结合自身实际经历,为政府提出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的意见建议。同学们普遍认为,国家相关政策的顶层设计完备,但同时,不少同学反映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仍与大家的理想状态有较大差异,部分学校负责人审核把关不严,资助资格认定过程缺乏有效监督,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政策的公信力。
同学们认为教育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仍需加大,宣传形式也有较大创新空间。此外,同学们还提出了加强民主监督、创新资助形式、简化申报流程、扩大覆盖范围等一系列有实效性可操作性的政策改进意见。
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社会实践小组教育扶贫受益者系列访谈调研面向高校在校生,调研对象受益于高校招生倾斜政策、奖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多种教育扶贫政策,覆盖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十余所高校。调研过程中,实践小组尝试以访谈的受益学生为样本,具体分析有关政策实施的合理性和不足之处。
线上问卷调研
在开展线下实践的同时,“歆然”社会实践小组成员牛慧彬、高李泊廷、赵晓熙同学还通过线上问卷的形式开展调研活动。问卷主要面向青年大学生群体,当代大学生对于教育扶贫事业具有热情,且愿意为之奉献。教育扶贫效果较好,群众对于我国教育扶贫政策比较满意。但仍然存在扶贫落实不到位,宣传力度不够,经济条件不足等多方面问题亟待解决。问卷反映出当前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尚未解决,其中经济是最根本性的问题。而这也与教育扶贫的目的是相吻合的。
前期调研阶段结束后,“歆然”社会实践小组成员分类汇总访谈笔记,撰写访谈实录和问卷分析,并结合相关政策文件和理论书籍做具体分析总结,为实践小组撰写调研报告做好充分准备。接下来,“歆然”社会实践小组将进行访谈调研的收尾工作,并撰写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书和结题书,为教育扶贫政策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