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文化传播志愿者聘任仪式在山东大学知新楼B座举行。来自全国28所高校的30名青年志愿者和来自山东大学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筹办工作小组的老师参加了聘任仪式。
上午9时,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文化传播志愿者聘任仪式正式开始,30名志愿者陆续上台接受聘任,北京大学燕园文化遗产协会会长王中伟作为志愿者代表讲话。随后,大会筹备工作志愿者工作组组长、共青团山东大学委员会书记马晓琳致辞。她对在座所有志愿者表示了欢迎,同时强调志愿者们在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中扮演重要角色,也期待着明年历史科学大会再相聚。与会的一位代表谈及自己将担任的大会志愿者工作时,感觉“心情非常激动,觉得此次盛会规格很高意义非凡,作为一名志愿者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坚定了自己做好文化传播工作的决心。”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杨加深教授、党委副书记朱伟老师列席活动。
聘任仪式结束后,由大会筹备咨询专家组组长、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前院长、博士生导师王育济教授为大家带来专题讲座——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与中国。王育济教授是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申办者之一,也是山东大学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专家咨询组组长。讲座从以下从四个方面展开:首先整体介绍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接着引出了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与中国的渊源,包括中国为参加历史科学大会做出的种种努力以及中国举办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申报历程;最后简要为志愿者们介绍了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筹备工作和大会主题及76场专场议题。在讲座即将结束时,王育济教授提出自己的期待,希望所有志愿者能够承担起历史科学大会文化传播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在上午的学习和相处中,来自不同高校的代表们之间加深了沟通和了解,培养了友谊,为2015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志愿服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下午代表们将参观山东大学文化体验馆、博物馆以及校史馆,进一步感受山东大学的历史文化魅力。
在文化体验馆中,代表们学习了古代的见面礼和拜师礼,尝试了敲编钟和弹古筝,领略了茶道的悠悠意蕴,还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剪“囍”字留做纪念。在山东大学博物馆里,代表们跟随讲解员先后参观了史前、商、周展区,带有山东风土人情的历史文物让来自各地的代表倍感新奇,其中爱好者们还对展品展开交流。在参观校史馆时,一些知名校友引起了代表们的兴趣与关注,代表们互相分享自己的相关了解,气氛活跃。一系列的文化体验、参观活动增强了志愿者代表们对传统的兴趣,也更加了解山东大学悠久的历史渊源与浓厚的文化气息。一位代表这样表达自己的感慨:“山东的历史文化很悠久,遗存很多。山东大学博物馆的藏品在国内高校可以说名列前茅,考古学科的实力非常强。”在进一步接触活动后,相信类似的想法也留存在很多其他代表心中。
晚餐后代表们被组织到芙蓉楼欣赏相声表演,虽然不同地域文化间的差异难以骤然消除,但代表们普遍受到轻松氛围的感染,体会到带有山东特色的幽默。
继昨日青年代表们到山东大学报道后,今天是学生社团青年汇活动的第一天。这一天对于代表们来说是充实而又充满新奇的,来自全国29所高校的学生代表们因着对历史共同的热爱相聚在山东大学。在一起学习、一起体验的过程中,代表们加深了对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认知,也领略了山东大学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厚的人文底蕴。在明后天的活动中,代表们将继续聆听讲座并展开相关小组讨论,为明年的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做出进一步准备。(文/许奇 佟亚云 胡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