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多渠道、多措施大力推进科学发展观进课堂工作,强化正面教育,突出实践特色,激发学生自觉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热情,取得了良好效果。
发挥主渠道作用,强化正面引导
加强理论教育,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山东大学结合学习实践活动,调整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教学安排,增加一定课时讲授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确定以撰写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开展专题学习,发挥形势政策课的主阵地作用。山东大学对全校“形势政策与社会实践”课进行了统筹安排,在全校本科生一至三年级的“形势政策与社会实践”课教学部分开展两个学时的科学发展观讲授课程,四个学时的讨论课程,两个学时的考试,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课堂的工作。
试行特别教案,发挥党课对学习培训的重要作用。学校结合入党积极分子的科学发展观教育,对入党教材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节的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和扩充,制定了《“科学发展观与当代大学生”特别教案》(以下简称《教案》),在全校党课课堂试行,引导入党积极分子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案》要求,在课堂讲授部分,教师应讲清为什么要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是什么,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的责任、使命是什么等主要问题;在社会实践和课堂讨论部分,教师要引导入党积极分子参加社会实践,积极讨论,促进学习。
目前,山东大学共有2473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培训,各学院组织了课堂讲授、理论辅导、小组讨论、参观考察等一系列活动,有效推动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试行《教案》受到了入党积极分子的普遍欢迎。
强化实践环节,加深全面理解
山东大学高度重视科学发展观进课堂工作的实践特色,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引导大学生结合社会实际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成立学生宣讲团,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山东大学发挥文史见长的优势,从哲学、法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中招募学生,组建学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宣讲团,经学院推荐、资格审查、评委会初审和试讲,确定11名学生成为首批宣讲团成员,在专家指导下举行了首场报告会。学生宣讲团将深入学校、社区和基层开展宣讲活动,为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提供良好的活动平台。
发挥社团作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党史文化研究会、科学发展观学习研究会、青年理论研究会四个校级社团联合十个学院社团,成立红色社团联盟,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系统开展“青年人·中国心”、“见证60年”、“祖国,我为你喝彩”、“祖国颂”等征文或演讲活动,在学生党员中开展“一次集中学习,一次支部讨论,一次专题讲座,一篇学习心得”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结合社会实际,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山东大学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运会志愿服务、服务社区、走进企业,通过一系列角色体验及专业素质拓展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社情民意,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学校设立社会实践专项经费每年50万元,实施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和个人立项资助计划和示范基地建设工程。
加强领导管理,确保工作实效
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提供有力组织保障。山东大学成立了科学发展观进课堂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党委副书记和副校长分别担任正、副组长,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学工部、研工部、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为成员,总体指导、协调科学发展观进课堂工作,为确保工作实效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加强师资培训,确保取得实效。学校加大科学发展观授课教师的培训力度,继续做好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的工作,推荐骨干教师参加高校工委组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班,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政策课教师的培训工作,加强教学研究,进行“精彩一课”的评选活动。继续加大对辅导员、班主任的培训力度,使科学发展观进课堂工作真正落到实处。